孩子挑战第27章 不要可怜

图片发自App

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因此,如果我们可怜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合理理由。然而,当孩子自卑自怜时,他的痛苦会加倍,因为这时他不是去面对他的困境或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非要等人安抚才能好起来。渐渐的,孩子越来越没有勇气,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现实!

即使有理由,可理解,怜悯也是有害的!是消极的,他不尊重孩子,是贬低孩子的态度,会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对生活的信心!

这样的态度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他会坚信,这个世界欠他的,他损失了很多,他没有办法做好自己的事,无法依靠自己快乐起来,需要别人为他服务!

孩子可以鼓起勇气去接受这个世界的环境!

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成人世界中需要勇气、坚强和能力来应对生活中的打击,而这些不是长大成人后自动拥有,而是从孩提时代就慢慢建立起来。从孩提时代起,就要学习受到打击后怎样迈开大步继续向前。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勇敢的面对生死,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如果我们希望增强孩子理智行为的能力,我们就要放弃随意的怜悯。我们需要明白对孩子天然产生怜悯有可能会造成危险,然后规避自己的冲动,把我们对孩子的同情体现在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上,鼓励他找到继续前进的道路。这完全不是说我们不管孩子的悲伤和痛苦,恰恰相反,这和我们对待成人一样,我们不是给朋友消极的态度,而且给他积极的支持!

同情和怜悯不难区分。同情传递的信息是:“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受了很多伤害,我明白这对你来说是很大的困难。我会帮助你渡过难关。”怜悯传递出来的信息则是:“你很可怜,我为你难过。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你承受的痛苦做出弥补。”同情是就事论事的态度,而怜悯则是无原则的可怜人。当我们认为对方弱小时,我们就会怜悯对方。结果却会削弱对方原有的智慧和能力。导致他们趋向消极、抱怨、陷入悲惨的恶性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挑战第27章 不要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