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读思

图片发自App

一、牛人之所以牛,不是他没有遇到挫折,而是每当遇到挫折时,他们的生命精神是高扬的,内心是充满斗志的。挫折不是他的绊脚石,而是他生命成长的垫脚石。越是内在生命足够强大的人,遇到困难时,越能让自己的原有的生命超越一层,抵达更高一层。(王志江)

危难之时显身手,乱世出英雄。

生命的晋阶往往就在磨难之后。

扛住了,战胜了,意志力就更强大了,认知、格局就进一步提升了。

可是,遭遇困境时,我们常常大呼倒霉,极力想侥幸摆脱,而不是与之正面肉搏,胜之以武,赢之以勇。

差一口气,课程准备很充分,但是结论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要转向,要在认知冲突上着力,这样准备课程会有突破;学生认知冲突越厉害,内在的渴望被激发,课堂上学生收获会越大。要让学生在课程上呈现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堵塞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道路。学生在课堂上要能够很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这个观点多好,而是因为我和你不同;学生也要能够在课堂上很认真地谦卑地聆听同伴的观点。这应该是孩子课堂上应有的状态。因为聆听才有对话,因为有差异才有提升,学生处于不断的提升中才是好的生命状态。(王志江)

认知冲突,即原有的观念平衡被打破。打破才会有内心激荡,才会茫然无措。

然后,自陷绝境般思考,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进行自我逻辑的救赎。

然后,新的观念平衡得以实现,你也就实现了认知升级。

这里确实需要几个火候的把握。比如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既有观念,甚至让他们在旧有观念之海里遨游嬉戏;比如新观念引入之前,要以疑问、追问、反问、连珠问的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比如新观念要循循善诱地让学生缓步得出,而不是教师倾筐倒箧,和盘托出。

二、继续读《故事思维 影响他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到40页)

除了要讲“我是谁”的故事,还要讲“我为何而来的故事。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隐藏自私的企图,只要你的目的不是过分自私,损人利己的,人们通常是不会在意的。有时讲故事有所企图,那么你最好开诚布公,向听众坦承自己的意图,并且用听众会觉得合情合理的方式讲述你的故事。

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对你不尊重的人讲故事。那样做,只会让对方知道你不尊重他。

“愿景”的故事

具体化、细化愿景,让听众有可亲可触的感觉,这样他们才会信你。

授人以鱼的故事

如果有人只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什么,而不了解你为什么要让他们那样做,他的表现是永远不会让你满意的。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 鱼”和“渔”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讲的故事,应该不仅使人获得技能,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其他技能。

讲自己经历的故事

任何价值观念,如果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不能为我们所实践,那它就没有意义。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直白的真相令人畏惧

故事可以创造力量

作为一个故事讲述在,你借用故事的力量,把你和听故事的人联系起来,让他们通过故事去了解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而他们将会把从故事中得到的智慧和才智归功于你。

故事是如此有力量,实际上,它时刻让我们提醒自己——我们总是不愿接受已经被告知的某些 “答案”,而是想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便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弱点。(摘自19-40页)

现在读书很从容,毫无畏惧感。

原因在于:一则,好像有一种强大的本领恐慌感推动着,胁迫着:只要有闲,就得坐下来读书。如果不这样,就觉得时间白白流逝太可惜。一则,假如一天读了一本书的15页,两天便是30页,而普通的书也就200多页,如此进度,一周时间也就拿下了。所以不觉得书厚读不完。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其实并不需要你多拼命,毎天拿出点时间,持续做某件事,久而久之没有个不提高,甚至说能整成个某方面的专家也不为过。

关键中的关键是恒心、耐力。有了它们,啥也不叫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今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