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罗马假日》

        抓住暑假的尾巴,享受最后几天的逍遥,今天用了两个时重温经典电影《罗马假日》。

        我觉得,所有喜欢《罗马假日》的人,大概都是因为喜欢奥黛丽.赫本才爱上这部电影的吧。王开东老师的《中学语文电影课》并没有专门讲赫本的影片,却选择了赫本在《罗马假日》中的剧照做封面。在奥黛丽.赫本“清水出芙蓉”般的美丽纯真与优雅气质面前,简直没有人有抵抗力的。看电影的时候就在想,奥黛丽.赫本与费雯丽谁更美一些呢?虽然费雯丽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但,相比较之下,能够去掉那个“之一”的还是赫本。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女神”的天使,以她的清丽、纯真、优雅、善良,几乎满足了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美丽的所有想象。除了她,我想不出还有谁能如此完美地演绎安妮公主那份真纯率性、自然自由的美。

        68年前的老电影,怀旧的黑白片,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故事,想不起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了,也不知道看了几遍了,而这次,竟然是实实在在地流泪了。“现在我必须离开你,我会走向那个角落然后转身。你一定要呆在车上,然后开车离开。答应我,不要看着我走过街角,只要像我离开你一样离开我。”当安妮公主说出这几句话时,眼泪便止不住地汹涌而出。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即便贵为公主!

        王开东老师说:“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丰富的文本,观阅电影也就是解读文本,积淀人生。……每一部电影还是一部伟大的写作……任何一部电影都包含了文本写作的手法,每一部电影都是文章写作的一个全息系统。”

        用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法来看这部电影,就是在情节上把人物打出常轨——公主出逃,在性格上造成人物外在身份(优雅端庄、公务缠身的公主)和内在心理(天真率性、渴望自由的普通生活)的错位,理性选择(承担起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情感倾向(享受普通人的爱情)的矛盾。男主人公乔也经历了内心的动荡、情感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在公主那里,家国责任战胜了个人情感。于是,初遇,即是永别。而当乔最终放弃可以赚大钱的独家新闻时,情感逻辑则超越了理性逻辑。于是,不择手段地新闻炮制升华为陪你实现愿望的浪漫爱情。打动人心的,正是这重重心理错位,所以,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深刻的哲理与深邃的主题,却也创造了经典的审美价值。

        结尾乔一个人落寞地走出大厅,相信每一个观众都期待着在他身后那扇门口,公主会再次出现。然而,没有。这一别,真的是永不再见了。爱,停留在最美的地方。罗马,因而成了“各有千秋”之外最难忘的回忆。

        放在心底的,才是永恒。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罗马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