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二)

              也说“舍”与“得”

        国人对于“舍得”的解读,在近年热度不减,但每每说及,大都忌惮说“得”,似乎一说“得”,就有趋利逐名之嫌,其实大可不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在镇江金山寺,面对长江,看到江中往来船只,问一高僧:“眹观长江中航运如此繁忙,船只往来不断,这一日大概有多少条船经过这里?”高僧回答:“两条。”,乾隆不解问道:“此话怎讲?”,高僧答道:“一条为名,一条为利,那江中来往如梭的船只,无非就这两条”。高僧的机智应源于古代哲学。由此看来谈“利”色变大可不必。“舍”即为了“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舍得之辩证,宇宙万物,春华秋实,得舍相依,乃生活原本,蕴涵生存发展规律。诸如欲擒故纵、舍车保帅、等等,甚而胯下之辱、韬光养晦之类,无不是古代哲学思想智慧,以及中国历代先民的生存法则。世上万物无不是矛盾的统一体,不可偏颇,当然有时是有所侧重的。至于“舍得”一说,倘志在必“得”,其意在谆谆告诫世人,舍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应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二者“舍”一那么简单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言“碎”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