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那道菜

毕业了,工作了,转眼这么多年,再也回不去的大学校园,有一种味道,离开了才懂得珍贵!虽然一直没有看到过《十二道锋味》,但我知道每一道菜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故事,或唯美丽,或温馨,念及此,逐一回忆我曾经的大学,曾经的你和我在一起,那一份共享过的美食,别有风味。

鸡蛋汤面

对于它的钟爱,一直持续到现在。因为它的味道里,有家的感觉,还依稀记得在大学北大门的出口,向东拐一个弯,就走到一条都市村庄的小街上,有一家临街的小店,那是住家户自己开的小饭馆,平时跟本也就没有多少人,但是每个黄昏或者清闲的日子,我们都会三五成群地去吃鸡蛋面,尤其是和那帮姑娘们在一块。老板人特好,总是一边让我们坐,一边在里间跟我们闲扯。因为我们都是学生蛋子,也没有那么多钱,正好这面条也便宜,当时是两块多一碗吧。还记得头儿(某女生宿舍的宿舍长)坐下来就会剥大蒜,老是会剥半碗。那个时候,蒜应该也不贵,或者是店家自己种的,就悠着意让我们胡闹;我们也觉得,在诺大的都市,背井离乡,这简单的小店就是我们的家,因为每次和大家凑到这里吃饭,都能吃到家的味道,家的温暖。

土豆烧牛肉

出学校的北大门,向西拐老远就看到一家精致的小店,蓝色的门头,蓝色的小棚子,还挂有蓝色的灯笼一样的招牌,上面赫然写着雪城的字样。当然雪城是这家小饭馆的名字,早先有一部电视剧就叫《雪城》,故事也很精彩;这家小店也是我和梅时常打牙祭才光顾的,开店的是一对小夫妻。依稀记得老板娘人很好,笑起来特别甜,我们最喜欢吃的要数土豆烧牛肉了,然后我和梅两个人就着米饭,觉得真的是美味,和梅分开后,从此再也没有吃过让人那么贪念的味了,可能因为有梅在身边的缘故吧。

东来顺烩面

出了南校门,走过两条街,就在街区的东北角,有一家东来顺饭店,清真的,因为梅是穆斯林,这家饭店也是正宗的清真回回,所以这里也是我们每周常来的地方。每一个周末,我们都会来这坐坐,喝一碗正宗的东来顺烩面。不过东来顺可能不是京城的连锁,但也绝对的货真价实;因为每一次我们来,这里的生意都特别的好。因为梅喜欢吃香菜,每次来吃饭,服务员都不会忘记多给梅的碗里多放两撮香菜。这个店有我们特别的记忆,记得那次风过生日,他和雪背着我们在这吃炒鸡,吃到最后说店里给的炒鸡都是骨头。当时正巧我们也在现场,我跟老板熟识,还相互劝了劝。不过风那个生日,我也不开心,因为我和梅都送了礼物,可是风连一句话答谢的话都没有。后来想想,我们可能真的太俗了,给人以小恩小惠,还总念叨着回报,有点不应该,况且面对自己的小弟。不过,和梅每每回忆起旧事,总是忘记不了省城的烩面,因为上学的两三年期间,吃的最多。

杨记拉面

提到杨记拉面,去过郑州的人应该都吃过。但最早一次吃杨记拉面,还是强带我去吃的;记得那一次他带着我,拐进一个集贸市场里面,那家店被中间一条路隔成了两块,一块是厨房,一块就是客户就餐区。因为第一次吃,也是第一次见那样吃饭的,先掏钱买票,然后给你饭票、双筷子和餐巾纸,随后自己拿着票去端拉面;当时一碗应该是十块钱吧,完全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不过碗很大,面也很多。和强的第一次,感觉特别香,尤其吃完以后,嘴唇上落下一层厚厚的油,真的可以扯下来。记得当时强说,听话了,以后每月都带你来吃;想想当时的情景,很甜蜜,友情到了这一步,真的是千金难买;后来强就陆续又带我去吃了好吃次,每一次都感觉很不一样,香。

水煎包

在学校的北大门向东走的斜对面,有一个早点儿摊,印象中门面不小,素日自己很少吃,总觉得油腻;大凡我们早上也很少正儿八经的吃早餐,不过对于它的印象,是那一次老乡会。那年老乡聚会记得我们是去什么公园玩了一圈,回来时大家都疲惫不堪,就聚在水煎包小铺里,大家吃着包子喝着稀饭。也不知道总策划是怎么回事,可能想把凑的份子钱都花完了吧,生生地多要了一大堆包子,扔了也怪可惜,让带走又显得不太靠谱,最后有人出主意,男孩子们划拳吃包子;经过几番车轮战,还真给报销了,不记得好过谁的肚子了。

卤面

卤面,也算不得美味,尤其学校门口,一到中午就有两三家卖卤面的。虽然没有一点肉星儿,但实惠的一份还是足以填饱肚子的。每每中午时候,有人不想下楼,都会让打饭的同伴带一份卤面,不贵,也就一块五。其实,我也算不清,上学的两三年时间,吃过多少次同学和朋友送的卤面。现在想想虽然看着难吃的卤面,我们竟然也吃得那样的香,后来细忖可能真的是有太多的情份在里面,事隔这么多年,每每想起校园门口的卤面,觉得还是那样的怀念,因为那时的年轻,那时的你。

当然,关于校园前后的小吃不只这些家,也算不得什么菜,有的也只是主食,但是细算起来,还真的让人回味无穷,什么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那时的粗茶淡饭。东奔西走,南来北往,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让自己念念不忘,自是有情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念的那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