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15.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15.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陈[zhèn]: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俎[zǔ]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指礼仪之事。俎常用来陈设肉类,豆常用来放谷物。

▲尝:尝试,曾经,经历。

▲闻:听说,知道。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知道一些;排兵布阵的事,我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学而思】

孔子并不是不懂军旅之事,而是反对发动侵略战争。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大概是想对外用兵,故孔子说“未之学也”。《颜渊篇》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兵”是要重视军备,重视国防。儒家提倡的是反侵略,而不是侵略,即使对外发动战争,也是救援或是平定叛乱。

《述而篇》7.13子之所慎:齐(斋)、战、疾。《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俎豆之事是祭祀,是孔子之所慎“斋”。军旅之事是戎,是孔子之所慎“战”。

【知识扩展】

《史记•孔子世家》: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fēi]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有一天,卫灵公向孔子问起军队列阵作战的事。孔子回答说:“祭祀的事我倒曾经听说过,排兵布阵的事,我还不曾学过呢。”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谈话的时候,看见空中飞来大雁,就只顾抬头仰望,神色不在孔了身上。孔子于是就离开了卫国,再往陈国。)

注:鲁哀公二年,孔子年五十九岁。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夏,卫灵公卒。

《史记·孔子世家》: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

(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统率军队,在郎地同齐国作战,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季康子对冉求说:“您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冉有回答说:“我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

注: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春,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灵公篇》15.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