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之拙见

很多人都在讨论人性本善或恶的话题,很多人都在纠结“人之初,性本善。”的结论。而我今天想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回到这个命题,先不去判断谁是谁非,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还尚需揣测端详。

“初”有开始的、原来的意思。很多人都把“人之初”仅仅定位在孩童、婴儿这个年龄阶段,如果放在人类发展史上,我们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些。人的本性应是动物性,在人之前,人是首先作为动物生活于大自然中,具备一般动物具备的兽性。“善”与“恶",是社会性形容词,是社会层面的评判标准和认识。

人作为动物存在,与其他动物一样,会有争斗行为、群居行为,而无论哪一种行为,绝大部分都仅仅是指向一个目的——生存。是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壁虎遇险可自主断尾、青蛙可忍受冬眠孤寂、水牛敢与狮子搏斗......人可能表现得会更复杂一些。

所谓善良和邪恶,是社会的产物,就像友情、爱情、道德、价值观之类的存在,是在求生的种种行为重叠影响下产生的。“人”首先是作为动物存在,其次才谈作为人而存在,期间得经过社会的教化。所以,对于一些人类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求生行为,有些人往往喜欢站在社会的角度去评判他,从而对人性 的认识产生纠结。在我看来,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你打人一巴掌,别人对你产生敌意,你说人家心胸狭隘;你给一颗糖对方,就收获了一个朋友。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你会有不同的认识。被打之人的求生本能会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如果是其他利益受到侵犯也一样会引导他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人的兽性中的攻击性就会被激发,如果其接受过社会教化的力量不足以压制住这份兽性,那后果便很具毁灭性。那兽性就只有攻击性吗?看过《动物世界》或《人与自然》的人应该知道,动物也有极其温和的一面,不过无论怎样,天赋其能,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理缺点,必然会为了生存而争取做出更多的努力。

夜深了,不打算写了,明天还要上班。有时候就是这样,想到什么了未必有时间写出来,有时间了未必能想到什么,如此佛系的文字就当是给自己解闷了。以上任何观点,都接受您的反驳,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之初,性本善”之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