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活在未来


周末,西安-太原城际演讲比赛在西安圆满举办。我所在的西安国际演讲俱乐部(Xi'an Toastmasters Club),收获了近年来少见的好成绩——即兴演讲(Table Topic)比赛第一名、英文演讲比赛第一名、中文演讲比赛第三名。

作为俱乐部主席,我非常高兴,但也在心底为只获得中文演讲第三名而未出线的小叮当感到惋惜。这不仅是因为在她深夜寻找灵感、打磨文稿时我也略出薄力,也因为她突破了自己选择了不愿触及的话题,在比赛中更是通过饱含深情的演绎,让不少观众当场泪崩。

赛后,略带遗憾的我对小叮当说,可能因为你第一个出场吧,裁判们会倾向在开始不给高分,否则后面选手的分就没法打了。若不是因为这个,你铁定出线。

一天后,等我平静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掉入了一个认知陷阱。


如果按照我的逻辑,这次从太原前往西安比赛、观赛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比赛结果,会不会有人去想:“我们太原的上届北中国英文演讲冠军Cathy,在这次城际比赛中才得了第二名,差点没出线,西安组委会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但是,作为一名西安的观众,就能清楚地看到她的问题——演讲的主题与她去年的夺冠演讲重合度太高,立意不够深远,甚至在演讲中途请主持人配合表演,也有违规之嫌。

其实不久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在本次比赛的预选赛——俱乐部演讲比赛中,我们俱乐部的一位外籍会员A老师,对自己未能获得前两名而出线,感到非常失望和难过。赛后组委会讨论结果时,普遍认为A老师的演讲内容很有深度,但难懂的语音和过快的语速,以及有待改进的表演方式,是他最大的失分点。

然而,当我尝试与他沟通、去平复他情绪时,他告诉我说,他的失利或许是因为比赛评委们有“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对外国人的偏见。”


由此可见,因为立场、利益、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看待一件事物不仅会存在盲区,而且会更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就连高智商者也不例外(A是门萨(高智商俱乐部)会员)。

为了减少盲区,我们不仅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客观、冷静,更需要想方设法的从更多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事物。



下午刚下班,看到小叮当在微信群里留言说:

“这次比完中文之后反思,其实也没有像大家说的那么好。在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知道还有很多不足,也还需要更大提升,不断清空自己,戒骄戒躁,很感谢大家的一路帮助和支持。”

我既感到高兴,又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啊。


更进一步地去想,我们变换角度地看待问题,目的是什么?

我想,是为了寻找真相。对于前面几个演讲故事来说,是看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处于怎样的水平。

哪里做的好?好的方面该怎样去增强?
哪里做的差?差的方面该怎样去改进?

不拘泥于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从每件小事上(无论好坏)都尽力汲取可以启迪未来的能量,这才是“活在未来”的思考方式。

与之相反,纠结于既成事实而无法自拔,试图找一些细枝末节当做宽慰自己的借口,这种可怜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困在过去”。

你,是哪一种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换个角度,活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