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析第七十一章:知不知矣。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

【注释】

[1]知不知:有两种解释,一是知道却不表现出知道,二是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

【译文】

  知道了,却表现出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才是最好的。不懂而装懂,这就是毛病。如果知道这种毛病是严重的缺点,就不会犯这种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是因为他们把这种毛病当成严重的缺点,所以没有这种毛病。

【解析】

  人贵有自知之明。许多人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强大,或者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往往不懂装懂,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应该去破它,从而除它。前面老子说过“自知者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算得上真正的高明。可实际上我们很难真正的了解自己,我们个体是一切认识的集合体,而认知来源于外界信息与知识,大千世界之中,我们看到的一切皆为表象,如果以虚假的表象来去推解,得到的结果必然是错的。佛家与道家都有内观这一修心法门,其核心是如实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也如实观照我们最原始本真的心灵,也是教我们不要从事物表象入手,而应从事物德性入手修炼。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吸收的信息与知识也越来越多,但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是越来越无知。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最聪明、最有知识的人是承认自己无知的人。而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子、孔子、苏老师都是一样的在强调,我们要有自知之明。

  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孤立生存,都一定会与他人、社会及自然发生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整体中的一份子,作为整体中的个体,如何才能与其它部分和睦相处呢?这就要做到能克服自己的弱点,与他人和自然合作共赢。也就是我们有自知之明,我们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懂的。有自知之明,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内心越强大的人,在这一点上做得越好。有了自知之明,就有了空怀心态,空杯才能吸收学习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同时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与文字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站内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解析第七十一章:知不知矣。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