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之精气神

  习武要练精气神,何谓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

  一、“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而“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

  二、“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

  三、“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

  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

  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事实上,真实传统武学中,“功”的积累,则是精气神充裕的一种现象。

 “功”不是一种力量,而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通过在习武的过程之中,凝神敛气,固本培元,以达成精气神充盈,从而产生的。

  因此,本身发自于人体肌肉的速度和力量,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脱离精气神的外功锻炼中,人是永远无法突破肉体的极限的。要突破肉体的极限,只有在气功,吐纳之法,内功的修行的帮助下,才可以达成。

  而当今武术,现代搏击,恰恰忽略了这最关键的部分——凝神、聚精和养气。

  当然,这个修炼是缓慢而且难以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

  但是,他在传统武术里都有被各门各派提及,如内家武术的“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入道”和外家武术的“易力、 易筋、易骨、洗髓”,都是一个以“元神观照”,转换“后天之气”为“先天之气”,而“元精培补”的过程。

  不难看出,这个过程关键,在于“后天之气”到“先天之气”的转换这一环节。因此“练功不练气,到老一场戏”,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这样,才会产生“无功不成武,无气不养生”的结果。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武术的修炼,无论是从套路,散手,还是从外功的修炼,都是一个“先破再成”的过程。

  因此,在外功修炼的过程中,若不辅以内功动态的给养,势必会给身体造成无法察觉的损害。吸为阴,呼为阳;补为阴,耗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整个武术习练的过程,必须保证阴阳调和互补,才能达成养修一体的效果。而只有达到养修一体,人才可能突破肉体的极限,练成既不损害身体,又能远胜于常人的功夫。

  正是因为这样,只损不补,或损尽再补的练法,在得的当中,失的也许更多,武术自然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了。

  所以,脱离了呼吸吐纳,或者是分开单独进行的呼吸吐纳,对外功修炼,套路修炼,散手等等,都起不到调节在练武过程中造成的阴阳失衡。

  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练出好武术来?

  同样,不恰当的在练武中配合吐纳、内功,会使得外功,套路,散手的动作,牵动其呼吸,反而更加打乱内功自身的阴阳。这样也是不美的。这种避免的方法,唯有参悟儒释道的精髓,在良师的指导下,使得内功与外功相结合,以外功修内,以内功补外,做到“欲得先舍”、“欲成先破”,要拿起,先放下的哲学思想,才能证其大道,成就功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武之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