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我们还剩下什么?

也许是诗和远方


我拥有了第一个手机是“小灵通”,虽然小灵通算不上手机,但至少拥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

线上聊天有种说不出来的魔力,明明都是在学校可以见到面的同学,但回家后总能抱着电脑聊QQ,抱着手机发短信发很久,虽然不记得都聊了些什么,但总觉着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聊天。

中文的键盘盲打就是那会儿练成的,到现在我都记不住键盘字母的位置,但仍旧能流畅的拼出汉字,英语就不行,也是很有意思。

其实刚开始用手机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感还不是很强,无非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聊QQ,逛空间……可不知不觉,手机已经变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边唾弃着这种被手机支配的人生,一边又离不开它。

也许是怕错过重要的信息,也许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也许只是毫无目的的点开屏幕随便看看,总之,手机总会放在离自己手不是很远的地方,所谓的安全感吧。

在上下班的公交上,地铁上,每个人都抱着手机津津有味。

少数人在背单词看书,大部分人都在刷着抖音、电视剧,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错,大城市的通勤时间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与其看着窗外拥堵的交通,面前黑压压的人群,陌生人脸上疲惫的神情,手机里的世界还是会精彩很多……

但是当一趟公交上除了司机之外的所有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时,总觉得有那么一丝丝说不出来的悲哀。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怀念曾经在沙漠的日子,日子不长,只有两天一夜,但当时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总能在之后的时光里想起。




我在撒哈拉沙漠里看过银河,我北极圈里看过极光。

这大概是我最骄傲的两趟旅行吧,两趟与“寂寞”相伴的旅行。


北极圈的寂寞是因为白天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剩下的就是漫无边际的黑夜,这个我们下次再聊。

撒哈拉的寂寞就是,那里没有手机信号,智能手机终究只能用来拍照和看时间。


刚开始真的会很不习惯,关机重启,总想要去试试,万一有那一丝丝微弱的可以联系外界的信号呢?

久了就放弃了,被面前的景象征服,自愿放弃沙漠之外的繁华。


骆驼很臭,而且骆驼毛特别硬,上下骆驼的时候会有种游乐场里坐在斗牛背上的感觉,抓不紧就要被甩出去。


同行一共有五只骆驼,我的那只排在第二,还算乖,没闹出来什么状况。

最后那只骆驼有点聪明,不管领路人把绳子系的再紧,他总能自己挣脱,然后就会听到外国小姐姐在队尾高呼“Hello~~~He is free~~~”

同行小伙伴梁姓女子的骆驼排在第三,她的骆驼是个暴脾气,但是也好冤枉啊,因为后面的那只骆驼一直在舔它的屁股,恩,不怪它暴脾气。


领路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差不多的位置后,就让我们从骆驼上下来,指着前面的沙丘说,在上面看日落,很美。

说实话哦,看了那么多次的日落后,个人觉得沙漠的日落并不是最美的,因为沙漠没有云啊,没有云就没有晚霞,天空中就只有那颗红鸡蛋,慢慢落下而已,可能是我体内的浪漫细胞还不够丰富把……


不过日落前的光线特别适合拍照,带着进沙漠前买的红袍子,在沙丘上各种凹造型,再次感谢梁姓女子给我拍的影楼大片。


日落之后回到营地,营地里的小哥哥们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是真的丰盛啊,暂且不管食物里有没有沙子,量是真的多,够我们几个吃一星期了。

每上完一道菜都在期盼这是最后一道,然而他们还是会满脸热情的送上下一道……


晚饭后,篝火晚会,一场主人比客人还多的篝火晚会。

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聊天,唱歌,玩着当地的乐器,好不惬意。

那是一种没有掺杂任何思绪的音乐,纯粹的,没有目的的。


那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他们并不想离开沙漠,觉得那里很好,当时很不理解,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生活条件差,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为什么不想离开呢?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又会觉得,那里确实是一个可以无忧无虑纯粹快乐的地方。

过得越久,越是怀念沙漠里的那一晚。


晚会之后小哥哥们都各自回去休息了,我和梁姓女子耐不住内心的兴奋,大半夜的跑到营地后面拍照。

毫无遮挡的星空,肉眼可见的银河,大概是我看到过得最美的夜空吧。


为了拍下与沙漠星空的合影,一遍一遍的在午夜的沙漠上狂奔拍延时,好傻好欢乐。

可能因为笑声太大,吵醒了一位营地里的小哥哥,出来问我们在干吗,然后被我们抓着当道具留下了上面那张照片,毫无怨言的,让他怎么摆就怎么摆,着实听话。


沙漠里的夜晚是真的很冷,记得那晚我盖了8张毛毯,快把自己压断气儿的重量,依旧是冻得瑟瑟发抖,仅仅是露着鼻子呼吸空气,也觉得冷得发疼。


不知道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爬起来看日出,旅行的时间有限,只能抓住每分每秒记录所有瞬间。


离开前还带走了一小罐撒哈拉的沙子,橘红色的回忆。


如果还有机会,我真的还挺愿意回去住上十天半个月的,那种没有手机信号的单纯快乐的日子。

摩洛哥的橘色回忆

在硬盘里翻找照片的时候,看到了旅行中拍的视频,素材不够多随便剪了一下,说好了,带你们看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下手机我们还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