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偷看尚属毒草的小说《烈火金钢》,在描写铁杆汉奸高凤歧时,说他的五个卫兵,有两个用的是冲锋式,两个用的是马匣子,还有一个用的是旁开门的二十响盒子炮,眼前便会出现一副威武而又霸气的画面,这马匣子便也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今天就来说道一下这马匣子。
马匣子不是正规枪名,正规枪名称作M1917年式7.63毫米卡宾枪,最早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就是下图这支:
最初的驳壳枪,不管是多少响,都是半自动,没有连发机构,这M1917也是驳壳枪的一个变种,也只能半自动射击。
M1917式卡宾枪有30发弹匣的,如图01,也有40发弹匣的。
你别看这枪的梭子这么老长,但它是半自动的,只能单发射击。
M1917式卡宾枪并非全是可拆弹匣的,也有固定弹仓的。
请看上图,平坦侧面,小环机锤,怀疑这枪要么又是西方一些发烧友的组装和改造,要么是中国大沽厂的仿制,因为大沽厂有将平坦侧面与小环形机锤结合到一起生产大镜面匣子的历史。
M1917卡宾型驳壳枪在1917年底或1918年初被投入一战战场,但因为那时的战争已进入尾声,因而其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就不得而知了。
一战结束之时,正是中国新的战国时代到来之际,军阀混战,给了列强一个特别好的倾销战争剩余物资的机会,大量一战中没消耗掉的枪械被卖到了中国,大概也包括这样的卡宾型驳壳枪。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也是以仿造列强的枪炮开始的兵工生产,于是,天津的大沽造船所仿制了该枪。
上图是保存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中的两支天津大沽造的不同型号的马匣子。解说是7.63毫米冲锋枪,但我没看到这枪安装有快慢机,难不成这枪只能连发射击?
中国人对于洋枪往往根据其外形和性能起绰号,这枪管长度超过200毫米的匣子枪完全可以当作马枪使用,于是它便有了一个中国式的俗称——马匣子。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西班牙人首次使驳壳枪有了连发功能,随之而来的,不知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还是西班牙人,便也开发了这款卡宾型驳壳枪的连发功能,于是这枪就真的更像一支冲锋枪了。
因为有了中国的仿制,也因为有了西班牙人对驳壳枪连发功能的开发,后来的马匣子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型各色的马匣子层出不穷。罗列几款:
上图是一款枪托可以分解后携带的马匣子。
上图这款马匣子很有意思,机匣是平坦侧面,机锤是海螺形,枪托可以分解后作为枪盒,不结合枪托却又不能像普通驳壳枪那样单手射击。怀疑这又是战后一些吃饱了撑得慌的西方某个发烧友的杰作。
上图这支枪远看很像步枪,但它是地道的驳壳枪结构,这算是一支最像马枪的匣子枪了。
马匣子的种类十分繁多,上列也仅仅是几款代表性的枪型而已。但种类虽多,这枪的总产量却不高,流行面也不广。在西方,只知道它曾经使用于一战后期的战场,在中国,则除了天津周边的河北,也很少见到其他的地区有使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