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都是老同志了

2007-4-14

前段时间网上有人评过北京最挤的公交线路,名次不一定准确,但挤过车的同志们都知道其中厉害,以至于说斯巴达勇士的电影《300》让人猛一看片名以为是个国产片,反映北京公交车的。

过去也曾经和别人聊过挤公交车的经历。作为工大人,自然对挤52的盛况深有感触,即便不到五分钟就发一辆最大号的大通道,照样是从平乐园总站就直接填满。至多再过两站,成照片状的乘客互相都卡死了,一点儿缝都没有。之后的进站都非常困难了,人把车门开门的空间都占上了,开门的时候售票员得统一指挥大家“都小心了啊,要开门了啊!一,二,三,走!”这样门才能打开。关门的时候就更是得喊一二三了。也难怪,劲松地区是出了名的人口密度大,而52把劲松地区和北京站、王府井、天安门、西单、西客站连接到一起,贯穿东西,劲松地区的人们只要出门坐52,在长安街沿线的某一站倒一辆南北走向的车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再加上去往两个火车站和从两个火车站上车的人们及他们的大包小包,足够保证52大通道车内的空间利用率,一点儿不浪费。

不过名气最大的公交自然是300。记得当初我和人家说起挤52售票员喊“一,二,三,走!”的故事时,对方表示在300面前这就不算啥了。用他的说法就是:“看一辆300车里的人,绝对是容不下再上一个人了,结果一进站的时候司机一个急刹车,大家往前一倒。得,又挤上来一位!”

周六去后海打球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习惯了。从家出发和从学校出发分别会感受两条老年专线的厉害:124和118。

从家出发的话会在亚运村倒124,此线路经过地坛、鼓楼、什刹海、北海、景山、故宫,这就决定了该线路对于家住城北的老同志享受晚年的重要性。老年专线的特点就是总站上车也是没用,之后马上就会有爷爷奶奶颤颤微微地从你身旁走过,所以座位肯定是要让出去的。即便是坐在最角落的座位也是枉然,因为老同志的数量会超过座位的总数量。有时甚至会出现老同志只能把座位让给更老的同志的情况。老同志坐在车窗边的座位上,受不了风一直吹着,所以一般都会把车窗关得严严的。这可苦了我等,人挤人再加上空气不流通,直接导致晕车症状持续一路,并继而影响之后打球的状态。等到下午打完球回家的时候,老同志们也逛完公园回家了,将再次挑战自己的缺氧生存能力……

从学校出发会感受另外一条老年专线118。118的特点除了经过北海、什刹海、紫竹院等公园外,还会经过朝阳医院、中医医院这种老同志经常光顾的场所。正好今天pete回家也可以坐118,就带着他一起感受一下118的魅力。结果自然是让pete决心再也不坐这条线回家了。从红庙总站没走出几站,售票员就几乎每站都会说“哪位年轻的给老同志让个座儿啊?”老同志源源不断,快进站的时候会有一个在这站下车的老同志起了身,好容易等到个座位坐下。车进站,老同志A下车了,老同志B上车了。“来,您坐这儿吧。”我就多余坐这一下。

终于,售票员不再说“哪位年轻人给老同志让个座儿啊?”,换成了“老同志,您别过来了,这边都是老同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边都是老同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