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史记●项羽本纪》之宋义之死

宋义本是楚国令尹,秦末反秦起义爆发后投靠了项梁。

刘邦、项羽在雍丘打败秦军,项梁在定陶再次打败秦军,项梁由此看轻秦军,开始骄傲起来。

宋义劝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懒惰,这样的军队必然要吃败仗的。”

项梁不听劝告,而是打发宋义去了齐国。

在路上,宋义遇到了齐国使者。宋义问他是不是要去见项梁。使者说:“是的。”

宋义劝他走慢点,还有希望保住性命;如果走快了,怕会殃及生命。

秦军果然集结大部队攻打项梁,项梁兵败身死。

齐国使者见了楚王以后向他诉说宋义的本事。于是楚王召见宋义,与他交谈,很是喜欢。当时秦军围赵,赵王向楚王求救,楚王就认命宋义做卿子冠军,带领项羽等将领救援赵国。

到了赵国巨鹿,项羽献计,楚军从外攻打秦军,赵军从内攻打秦军,两面夹击,必定能打败秦军。

宋义却不认同项羽的说法。他认为秦军现在实力强大,强攻只会让自己损失惨重。他要坐山观虎斗,等到双方两败俱伤,他再坐收渔翁之利。宋义还下了军令状:如果有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恃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

从道义上来讲,楚军是来支援赵国的,如今想坐等渔翁之利,不道德;从利益上来说,以自身最小的损失赢得最后的胜利,是对自己部下的负责。

但宋义却错了三点:

一,当时天气寒冷,大雨瓢泼,将士们又冷又饿,而宋义却让儿子去齐国做相国,并大摆宴席亲自为儿子送行。

在将士饥寒交迫的时候,主帅不慰问将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却为自己的儿子大摆宴席,这不是明摆着让将士对自己恼火吗?

后世评议宋义,“视人则明,视己则昏。”诚不虚也。

宋义看到项梁打了胜仗骄傲,却没发现自己被楚王欣赏也生骄傲。他既知骄兵必败的道理,却不懂收敛自己的骄傲,他不死谁死?

二,起义军不止项梁项羽这一支,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哪一支起义军的首领不想自己是最终坐拥天下者?想要在乱世站稳脚跟,除了自身有硬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壮大自己的队伍。如果这时有一支队伍能想通此点(比如刘邦团队),发兵帮赵国解围,赵王必定与他结盟,而宋义则就成了背信弃义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他们帮助其实也是为自己多留条后路。而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先的人,最后反而会失去最大的利益。

三,宋义所下的军令状似乎是针对项羽,但项羽是什么人?杀人不眨眼,心比天高,刚愎自用,唯我独尊,他岂是受制于人的主?宋义最大的错误就是忽略了项羽,结果就是被项羽斩了头颅,连他的儿子也被项羽派人追到齐国杀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毋庸置疑,宋义是有才能的,但他一不识人,二不自识,三无分析天下局势的眼界,得了权势就目空一切,最终落得身首异处,也是咎由自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史记●项羽本纪》之宋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