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家有学龄儿童的父母而言,生活的常态往往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
似乎父母的世界里总是一团乱麻,尤其是应对孩子的学习的时候,那更是一地鸡毛。
他们生怕自己孩子跟不上其他的小朋友,生怕成为班里的后进生,他们更怕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路线发展。
说到底,都是大人心里的“焦虑情绪”在作祟。
01
在《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说道:“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只有行走的姿态。人生不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场,而是更远、更久、更长的百岁蹉跎。”
对于家有学龄儿童的我们而言,在大流的驱动下,貌似我们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云淡风轻。
我们的口头禅总是“快点,你总是慢吞吞的”“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没有一点像我”之类的贬低话语。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挫伤,我们大人也心力交瘁。
即便如此,到头来,孩子也没有出现多大的改观,依旧是我行我素,依旧是大人眼中那只慢吞吞的“蜗牛”。
其实,孩子有其自身的发展特性,有的孩子属于慢热型,尽管刚开始表现得不那么尽如人意,可是,假以时日,他才会发挥出自己的天赋。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盲目与其他的小朋友攀比,因为存在巨大落差而不断地羞辱、嘲讽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磨平,而他的天赋也就会被泯灭。
而有多少人,就是在这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中,长久压抑自我,逼迫孩子,最终给亲子关系带来极大的挑战。
02
对此,书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教会我们拥有养育子女的胜任力。
①、要树立“孩童成长之时,父母成长之机”的观念,不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在如今的环境下,大家都有一种共识:每一个陪伴学龄儿童的家长,都可以算作半个老师。
学习不再只是孩子的个人问题,而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的事情。
从上小学开始,父母就要学会跟着孩子共进退,一起调整作息规律,一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一个家庭中,很难想象生活作息乱糟糟的环境下,能够培养出一个爱整理、爱整洁、有自律的孩子。
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大人一边开着电视看精彩的球赛,能够让孩子心安理得、认认真真地学习。
因此,最好的做法便是:大人和孩子同频共振,一起生活、一起学习。
②、要有三个必备的信念:孩子求好的动机一定多于不求进步的愿望,老师的善意一定多于他的恶意,同学的恶作剧一定多于故意伤害。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的孩子打从一开始都是向好的一方面发展,都是积极好学的孩子。
然而,期间如果我们的孩子心理出现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抵触学习的话,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便是积极引导,多认可、多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多加肯定。
同时,我们还要设身处地地陪伴孩子一起走过这段灰暗的时光,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03
③、学会遵循儿童的立场,即关注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行动,这是顺序而为的三个关注。
很多时候,孩子那些看似胡搅蛮缠的举动、看似故意跟大人对着干的言行,其实是他在通过这样“反常”的行为引起大人的关注。
孩子的心里是希望被家人看见的,包括接纳他的不良情绪、看似非分的想法等等。
很多时候,孩子刚要开口讲述心中的想法,大人总是一脸不耐烦地强行制止,觉得孩子叽叽呱呱太聒噪。
在当时,孩子确实被大人的威严压制住了,但是他并不心服口服,嘴巴上不说,却满脸的不情愿,甚至是委屈。
久而久之,孩子这种压抑的情绪犹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又是一场家庭大混战。
其实,在平日里,如果父母长辈能够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多看见孩子的诉求,多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就能在开心快乐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04 写在文末
在《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一书中,作者说:“上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长要学会温柔地坚持。所谓温柔,就是始终不生气,耐心地好言好语;所谓坚持,就是不妥协。”
教育孩子就像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相反,我们要做好“慢慢来”的心理准备。
面对沿途中遇到的诸多不如意的事情,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到温柔地坚持。
诸如拖沓、耍赖、对抗、逆反,我们都要温柔而坚持地对孩子提出要求,让孩子懂得该做的事情还要去做。
虽然路途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学会放弃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心,始终陪伴着孩子,让孩子懂得我们是一起的。
即使我们的孩子暂时处于劣势的地位,也不用担心,慢慢来,一点一点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然后,以点带面,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不断取得进步。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