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传习录》拾遗(

 

【五】尊德性而道问学

南逢吉曰:“吉尝以《答徐成之书》请问。先生曰:‘此书于格致诚正,及处说得尚支离。盖当时亦就二君所见者将就调停说过。细详文义,然犹未免分为两事也。’尝见一友问云:‘朱子以存心致知为二事。今以道问学为尊德性之功,作一事如何?’先生曰‘天命于我谓之性,我得此性谓之德。今要尊我之德性,须是道问学。如要尊孝之德性,便须学问个孝;尊弟之德性,便须学问个弟。学问个孝,便是尊孝之德性;学问个弟,便是尊弟之德性。不是尊德性之外,别有道问学之功;道问学之外,别有尊德性之事也。心之明觉处谓之知,知之存主处谓之心,原非有二物。存心便是致知,致知便是存心,亦非有二事。’曰:‘存心恐是静养意,与道问学不同。’曰:‘就是静中存养,还谓之学否?若亦谓之学,亦即是道问学矣。观者宜以此意求之。’”


【解读】

南逢吉是南大吉(南元善)之弟,南元善所刻《传习录》下册摘录有答徐成之二书。后钱德洪再版时删除了此二书,具体原因可以参阅《传习录》中卷钱德洪序,内容如下。

德洪曰:“昔南元善刻《传习录》于越凡二册,下册摘录先师手书凡八篇。其《答徐成之》二书,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论定既久,一旦反之为难’,二书姑为调停两可之说,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录为下册之首者,意亦以是欤。今朱陆之辨明于天下久矣,洪刻先师文录,置二书于《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复录。”

德洪说的“未全”跟此条中先生说的“尚支离”是同一个意思。

朱子以存心致知为二事。可以参阅《中庸章句》: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在《朱文公文集·答项平父》中也说道: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

阳明先生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在《传习录》下卷黄以方录中,连着几个反问来说明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也:岂有尊德性只空空去尊,更不去问学? 问学只是空空去问学,更与德性无关涉?


参见324节“尊德性而道问学”

君子应当尊奉德行,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过去所学习过的从而获取新的认识,用朴实厚道的态度尊崇礼仪。这样,在上位时不骄傲,在下位时不背弃。


温故知新,

温,表义为温习,深义为严考穷究;

故,表义为已知,深义为本原、本知;

知,表义为开知,深义为生知、悟知;

新,表义为新知(识),深义为“新生之有,另开知见,见见又见”。

温故知新,即知本达用,自知自行,从已知穷究致本知,本知本原生发,生新知妙用,自师“无惑”,自正自行,方自昭昭而昭人


德性于物,良知之见也。故尊德性是要事事物物上致良知;道问学是要学此事事物物上致良知,学此事事物物上致良知,亦即是于此事事物物上尊德性。

尊德性始于道问学;道问学成于尊德性。“夫道一而已,道同而心同,心同则学同”。故尊德性即道问学,道问学即尊德性。


【六】逆境当下,即是格物好时机

先生曰:“舜不遇瞽瞍,则处瞽瞍之物无由格;不遇象,则处象之物无由格。周公不遇流言忧惧,则流言忧惧之物无由格。故凡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正吾圣门致知格物之学,正不宜轻易放过,失此好光阴也。知此则夷狄患难,将无入不自得矣。”

【解读】

参阅《传习录》下卷中的钱德洪录。

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瞍只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个慈父。”

也可参阅《传习录》下卷中的黄直录。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已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同感化得他?”

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经过来,乃知功夫只在自己,不去责人,所以致得克谐,此是舜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处。(《传习录》下卷中的钱德洪录)


逆境当下,即是格物好时机。借事炼心,通过外面的人事物来磨自己的心,外面的人事物都是来成就自己的,当我们经历过痛苦烦恼之后,凡动心忍性,都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遇到相同的事情,我们才有智慧应对。


时势造英雄,英雄不因时势,而在于能否随感而应,即当下致良知。烦恼即菩提,不在于烦恼升起,而在于当下一念,亦即当下致良知,故能否应机是关键。

所谓“应机”,即是感而遂通;能感而遂通,必定寂然不动,是良知光明之谓也。

越是逆境,越是致良知的好时机。越是黑暗,越接近黎明,越是艰难越向前,一念良知,虽死犹生,涅槃寂静。


净心斋笔录

2022年10月1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