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上路的人(二)

很久没有好好读小说。今天读了《准备上路的人》中收录了施尼茨勒的《死者无言》茨威格的《夏天的故事》马拉默德《魔桶》亨利希·曼的《心》。最让我深感触动的是诺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经典短篇《寻找格林先生》这位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犹太裔作家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1976年获普利策小说奖,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寻找格林先生》将小说的背景设置在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格里布曾经是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圣奥拉夫学院的古典语言讲师,不过时运不济,失业很长一段时间后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份往芝加哥黑人社区送救济支票的工作。虽然作为芝加哥本地人,但对黑人社区的环境并不熟悉,而且作为一个白人,来到这里的街区他总是遇到异样的目光。分发救济支票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他要凭借着一个模糊的地址,在感恩节前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寻找一位格林先生。

格里布的上司雷纳比他年轻,拥有法学学位。他格里布的资格老三年,因此可以坐在办公室不用跑外勤,还每星期比格里布多挣二十元,这是对他经过生活磨练后圆滑处世的报酬。雷纳是个的实用主义者,他比格里比更能看清现实,甚至嘲笑他过于认真。在雷纳给出的忠告中,无情地提醒着他,破败肮脏的黑人贫民窟,白人身份是很难获得足够信息的。那些戒备和敌意的人们是不会告诉他想知道的一切。

但格里布觉得自己是一个肩负使命的信徒,他要送出的那一张张救济支票都可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所以他非常坚持地送完手上的支票,让急需这份救济的人们获得生存的希望。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他目睹了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困苦的状态。百业萧条的社会让原本就不容易的家庭更雪上加霜。有位黑人母亲斯泰卡,大家都叫她“联邦街的输血妈妈”,因为要养活六个孩子,她就靠到医院卖血为生,每次只能拿到很菲薄的收入,所以她经常去救济站吵闹,还会利用救济站的电免费熨烫衣服。因为她的叫嚷,总能有所收获,于是领了很多年救济金。

格里布曾经平静的生活因为这份工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意识到那些在无法回避和逃脱的命运里挣扎的人需要有的不只是救济金。他看到了苦难年代里生活中的小人物身上表现出的执着与顽强。虽然直到小说结束,他依然没有找到格林先生,但那个似乎是格林太太的女人接过了支票,也让格里布积极乐观的行动有了圆满的结果。

小说开头就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这一年多,我们同样身处在混乱的世界里。各种纷争让原本已经很不幸的人们更加焦虑。一方面我们希望在灰暗的基调里活出明亮的色彩,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被现实裹挟,慢慢逃回自己的壳里,做个不管闲事只吃瓜的路人。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需要大家的努力。无论生活多么悲惨,只要行动就有意义。即便我们逃脱命运的安排,至少可以努力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准备上路的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