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010、冬瓜汤

1969年7月28日,一场飓风在粤东沿海登陆,又遇大潮,引发海啸,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这就是潮汕地区百年一遇的“7.28”飓风。

那时,我们正在饶平县的小山村插队,小山村位于尖峰山山麓,黄冈河畔,受台风影响较小。时值夏收后期,稻谷基本晒干入库,晒谷场只剩下几堆没晒干的春花生(潮汕地区一年种两造花生,惊蛰季节种的是春花生,立秋季节种的是秋花生),被狂风吹得满天飘。

7月27日,乌云翻滚、空气闷热。老农们都说,要变天了。28日上午,雷鸣轰响,大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生产队没有安排出工。知青们也在家里闲聊。下午,风声一阵紧似一阵,队长眼看不妙,通知大家赶紧到晒谷场抢收花生。但毕竟风力太大,花生只抢收一小部分,大部分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晒谷场上的草屋也被吹掉,还有几个社员受了点轻伤。

粤东沿海地区,年年都有台风袭击,大家习以为常,觉得这次台风比以往的风力大些而已。以后的两天,暴雨狂泻,队长安排社员排涝、疏通排水沟等,也是抗灾的常规措施。

到了第三天,雨过天晴,小山村又恢复了和外界的联系,邮局的报纸又送到小山村。我们才大吃一惊,原来“7.28”期间正值农历6月15日天文大潮期,汕头至珠江口一带沿海遭受强风暴潮袭击,汕头市、海门、东溪口、赤湾等水文站的最高潮位达历史最高值,狂风推着潮水夹着暴雨,掀起几层楼高的巨浪冲向海堤,需几个人合抱的大榕树被连根拔起,牛田洋垦区的85公里长、3.5米高的海堤被削去2米,汕头市区平均进水1.5~2.0米……,知青们开始骚动,准备回城探视家人,这时刚好有一社员从城里回来,也到了几位知青家里,得知其他知青们的家里都平安无事,大家伙的心才稍微安静下来。

就在知青们正在讨论是否回城时,队长通知:男知青准备一下,明天到下黄隆大队修海堤,时间2-3天。钱东公社是饶平县的大社,有近20个大队,其中有一半是丘陵山区,有一半是沿海渔村,“7.28”台风对渔村袭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公社决定,抽调各村青壮年劳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海堤,恢复生产。

按照公社下达的任务,小山村修堤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下黄隆大队,进了村子一看,整个村子一片狼藉、残墙断壁,大树倒了一地,还来不及拖走,整个村子见到的是死了的鸡、鸭、鹅、猪,只剩下几只老黄牛仍在喘气,原本停泊在海边的小木船被掀到岸上,剩下一堆残骸。

此情此景,用不着公社、大队的领导作动员,社员们个个摩拳擦掌。我们进入工地的时候,已有公社的同志对各大队负责修复大堤的地段插上了标签,大队再把任务落实到各生产队。我们的工作简单但繁重,就是把被冲掉的石块从海滩上捞起来,砌上、填土、夯实。

于是,2人一对到海滩上扛石头,对这样的劳动,我还是第一次。因为海滩上尽是贝壳、杂物、砸碎的坛坛罐罐,更可怕的是牡蛎壳,会扎破脚的。好在跟我配对的社员很照顾,每次扛起石头时,他总悄悄把绳子往后靠,减轻了我的负担,我口头上也总说绳子靠中就好,但心里却是感激不尽。虽然我小心翼翼地避开贝壳,但不多久,右脚背还是被划了两道伤口,鲜血直流。社员见了,教我抓了把海泥捂上,又找了条香蕉树皮包扎起来。在社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鼓舞下,我也轻伤不下火线。

中午,我们选了一棵没被台风吹倒的龙眼树,在树下开饭。吃的是高堂炆,另加冬瓜汤,同队知青东东又渴又饿,随手舀了一勺冬瓜汤就喝。
“不能喝!”队长一声吼。
“哇……”东东满脸通红,嘴里的冬瓜汤直喷而出。
“怎么啦?”我问。
“……”
“噢、噢……天上的太阳很大。”过了好久一会儿,东东才回答。
“哈、哈、哈……”社员们捧腹大笑。

原来,这几天抗灾修堤,大队给了些花生油,炊事员知道大家伙肚里平时没啥油花花,煮冬瓜汤的时候多下了些花生油,油轻水重,油都浮在水面,滚烫的冬瓜汤看不到冒烟,东东以为温度适宜,大口喝下,谁知……

晚上,我们就在这龙眼树下睡觉。本来,出发前,队长说了,要带上被席,但社员们都说,1、2天,没关系,到时找一些稻草垫垫就好,来到一看,决堤后的村庄连一根干净的稻草都找不着。大家只好躺在地上,头枕土块,水布当被。台风过后的浪花拍打着海岸,激起一米多高的海浪,发出刺耳的响声,因为疲劳的缘故,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翌日,天未亮就被队长唤醒,催着大家伙吃早饭,干活。社员们拼死拼活、大干快上,提前完成了任务。
为纪念这次修复海堤和油水多多的冬瓜汤,有知青写了一首打油诗:

飓风呼啸毁渔村,
修复大堤众人帮,
齐心协力学大寨,
热火朝天工地上。
伙头送饭大伙欢,
别看汤水无炊烟,
口渴汤烫须留意,
免得唇舌大开放。


冬瓜汤.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青岁月】010、冬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