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1

中原焦点团队中24期卓芳分享第139天20210211

小组box约练1-3

今天小组约练非常热烈,得益于我们的组员老师热爱提出各种问题,引发各种思维火花的碰撞激发,形成大脑风暴。一晃一个半小时到了,我们依然有许多疑问困惑想要探讨和表达。

今天学习探讨的是:

1.问题就是问题本身,当事人不是问题。

2.问题发生在两人的互动之间,而不是在这两人身上。

3.当事人已经拥有对问题的解决之道了,只是需要被协助去发掘而已。

针对三个问题我们大概探讨的要点是:

1.问题与人要分开。当事人不是问题。一个人拥有身体与精神的结合。一个人有许多面相,“我是谁”是永远难于回答的问题。既然我什么都不是,分分秒秒的我都是不一样,我一定不是问题本身。那什么是问题呢?

2.问题发生在互动之间,而不是在这两人身上。我的理解是问题总是发生在一个环境里,与人际的互动而引起的。人是社会的产物,是集体的产物。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语言都是社会性的产品,基于个人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比如“这个人一个人在家里感觉到痛苦的情绪”。那这个人是与人互动了吗?此刻他是没有的。但是让他痛苦的情绪是来自于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如何发生的?他的重要他人如何看这个事件?他们的感受是什么?重要他人是怎么影响他的?……一系列的,或许都是人际互动的结果。所以说问题发生在互动之间。

3.当事人已经拥有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白皮书关于SFBT的重要基本信念诠释第一条就是基于建构解决之道,而非问题解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说一定能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都可以建构解决之道。每一个人都有其对问题的解决之道。佛学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意思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佛性,佛性本自具足,非常圆满,无一丝欠缺。每一个人拥有他的大智慧。咨询师的协助就是找到他的自性,自足,帮助他知道他知道。这里焦点是和佛学的大智慧不谋而合的。这也是焦点的智慧。焦点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当事人已经拥有对问题的解决之道。不管无为还是有为,无论将怎么处理,他都有自己的解决之道,都有他最重要的理由。在这样的基础上,咨询师的作用是可以帮助他看到更多有利的面向,更多积极的面向,扩大他的知觉,重新建构他的世界,仅此而已。

4.课堂后发生的一些后续,我给出了一些思考与整理。

今天约练结束时,我觉得没有照顾到其他老师发言的一个情况,感觉自己没有做到自己预期里的那样,有一些不太愉悦的情绪。我把这情绪或行为划分为问题。

那干脆结合约练内容展开探讨的话。我这个人不是问题,事件亦不是问题。什么是问题呢?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个人认为是:当事人对一件事情在自己建构的世界里是否合乎自己的评判标准而言,不符合或达不到自己的评判标准的自己就视为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不是当事人,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当事人在事件中产生的低于自己界定的正常值分数的整体知觉,产生了不良感觉,就形成了问题。

就好比一个学生考60分,这个学生不是问题本身,考60分事件亦不是问题,老师认为这个学生考得差或行为差,亦不是当事人的问题。当这个学生自己认为自己考60分不好,继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压力或认为自己不好等情绪感觉行为,也就是60分在他的价值观里或是说他自己建构世界里的参考架构里,是低于他界定的正常值的。他就产生了一切负面知觉。他就认为他有问题。我认为他的问题就是他界定的这个分值。

那么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大概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给予自己的整体的参照架构,只要事件低于自己界定的这个正常值,当事人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那问题是发生在互动之间吗?一定是有的吧。自己和外在世界内在世界的一个互动。

怎么解决呢?如果去溯源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或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原生家庭的影响。看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提升个人价值,如何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评判由外转内,也许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

那如果从焦点的聚焦正向去解读。“她想要更好”“她想要得到她的参照架构里的平均分值以上”“她想实现顾及及人的局面”等等来看的话,当事人会很快接纳这样的自己,继而调整状态,调整参照结构分值,在哪方面放多几分,在哪方面放少几分,调整一下,也可以说降低那个期待分值,让自己舒服自由放松。这就重新建构了她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