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一)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孔子很少讲利,很少讲命,也很少讲仁。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达巷这地方有人说,伟大的孔子,有这样渊博的学问,他什么都懂,而不是仅仅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了人家这种评论,就很风趣地对他的弟子们说,这叫我抓住哪一点?做哪一种专家好呢?我去当骑马驾车的专家好?还是当军事射箭的专家好?我还是学驾驶吧!(这个驾驶人要领导文化,做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孔子说,上古时代,长辈死了,丧帽是麻做的,很考究,这是古礼。但现在的人,越来越简化了,用纯麻披孝就够了,比较节俭。我也同意节俭、简化。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代与人相见,跪下来拜,这是礼貌。但现在的人,没有行礼的诚恳,拱拱手就算了,很讨厌跪拜行礼,只求自己舒服一点,一点不诚恳。对于这一点,即便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做法,但我还是认为要保持我们的古礼为上,因为它内含传统文化的精神,并非徒重外表而已。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孔子对于这四点,是绝对做到了。第一,不瞎猜。第二,能适变,能应变。第三,不固执己见。第四,不以自我为中心。

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匡是一个地名,在宋国。当时有一个坏人叫阳虎,据说阳虎相貌长得和孔子一模样,宋人想要杀掉他。孔子带了一大堆学生,经过那里,大家以为他是阳虎,把他包围起来要杀他。孔子的学生们感到很严重,快要吓死了。孔子说,没事,你们放心好了。自从文王死后,五百年来,中国文化衰落到现在,难道中国文化的命运真要断了?不要流传了?如果上天有意把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断绝,那么就应该是我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文化,可是事实上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来。假如上天并无意断绝中国文化的根本,而要让他流传下去,那么今天就还要留一点。所以你们放心,我死不了,匡人不会把我杀死的。

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春秋时代的职官名称。

译:有位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这位老师,真是圣人,他为什么这样渊博,样样都会?子贡当然捧自己的老师,他说,那当然!天生的圣人,而且学问又渊博。后来有人把他们的这段谈话报告孔子,孔子听了就说,你们以为太宰真的了解我吗?不然,因为我是孤儿出身,从小从艰难困苦中站起来的,贫贱中什么事情都做过,人世间一切人情世故都通达了,所以对于人世间下等的事都懂。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始终怕自己的经验不充足,谁够得上称学问渊博呢?

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牢,孔子学生,琴子开。

译:孔子的学生琴子开说,孔子没有参加考试,所以学问渊博了。

也就是说,孔子的求学问,是为自己学问而学问,并不是为了要尝试什么,并不是拿学问来做工具求取功名的。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有学问吗?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过教育的人问我一个问题,我的确答不出。那我怎么办?我就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

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孔子感叹说,凤鸟至,河出图,这样两个了不起的时代,再也不会出现了。我想挽救这个变乱的时代而达到太平,但自己年龄大了,也办不到了。

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少,坐。少,年轻。

译:孔子看见这三种人,穿丧服的人(同情)、执政的人(致敬)以及瞎了眼睛的人(怜悯),不问年龄大小,即使坐在那里,也要很严肃地站起来。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