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月28日,春运开启的第一天,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地号召留在工作地过年。但那份游子之情,思乡之意,印象里早已默默在村口眺望过无数次的老父母,亦或是在这个城市没有家带来的那份归属感的人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家的路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是这个寒冬里最温暖的火苗了。
看着车站来来往往,带着口罩量着体温的人们,忙碌一年的他们,带着一年的收获踏上归途。忽然有种感觉,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有一天社会会不会不需要工人,机器全自动化生产学习?学校不需要老师,全部线上AI自动教课?商店不需要收银员,机器人自动理货收款?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打工人?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最初是在1956 年提出的,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力活动。
从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进来,让这个领域发展越来越壮大。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看到科幻电影里那样超智能机器人:会做饭,会才艺,会飞檐走壁~~~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发展到了机器可以自主深度学习的地步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也许你是无意间的进入某个APP或者网站,有时候甚至有种错觉,刚刚心里在想什么,APP里面马上就推荐了对应的内容,仿佛自己被看穿。还有日常中的衣食住行方面,我们打开购物网站之后,大概率会看到软件推荐了自己想买的东西;网约车会自动安排最佳路线,有一定概率知道乘客要去哪里;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在线同声翻译多国语言;哪怕是手机上的语音机器人,你天天给他发送语音指令,他都能自己慢慢学习成长。
二、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会替换人类?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普通人都认为人工智能只是噱头,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同人类大脑相媲美,但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可人工智能的前景,毕竟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几十,而机器的容量是无限的,只要给他足够强大的平台和硬件设置,他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成熟,可以很肯定的说,会有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替代,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乃至全世界,依然有一些工厂或者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即使没有人工智能的出现,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这些企业也都会被其他的行业替代。
三、哪些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消灭?
“干掉你,和你无关”这句话应用在当下的社会发展,真的有一定的道理,有时候消灭你的不一定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异军突起的新兴行业。
比如传统厂商瑞星和金山毒霸对杀毒软件收费,360开始免费,让整个杀毒市场翻天覆地;
微信免费,传统通信运营商大惊失色,有句笑话,有了微信,短信就是为了收验证码的;
iPhone发明之初就是想和诺基亚、摩托罗拉竞争一下,诺基亚一去不返,就连照相机、MP3和游戏机等行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而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外卖、快递、网约车行业快速崛起,方便面行业遭遇重创;
扫码支付把中国带入“准无现金”时代,净化了社会风气,因为小偷“无钱可偷”;近几年,短视频兴起,2020年疫情更是把直播带货吹到了风口浪尖,线下实体店门可罗雀。
这样的例子太多,人工智能的兴起肯定会让一些行业被消灭。触目所及,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到时候面临消灭的岗位。比如餐厅、超市、便利店、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这些工作上手简单,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快速取代之。其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出租车司机将会逐渐被无人驾驶汽车所取代。然后,公交车司机也许也会因“人工智能”而丢掉工作,毕竟,公交车行驶的路线相对固定,要判断的路况也相对有规律。最后,流水线工人、记者、编辑、打字员、数据采集等从业岗位都有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单调、重复的工作都不会幸免,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而且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岗位会被替代,人类的人工动手能力已经远远落后于机器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力和效益。这也意味着到时会迎来失业潮,同时也催生着新的岗位诞生,比如人工智能投放、检测、运维等岗位。
四、社会以人为本,打工者不用过度恐慌
其实,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影响到现实的岗位格局,如前文所述:干掉你,和你无关。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提高生产效率、生活质量,替企业节省开支,同时,把自然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问题在于,人类需要工作,千千万万个家庭需要生存,父母需要赡养,孩子需要教育。现在的压力,打工人是没有太大的机会停下脚本去享受的。
那人工智能就直接摧毁了这些人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人类的学习能力虽比不上机器人学习的进度,但人类依然是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经过学习,他们可以投身新的岗位中。学习新的技能,企业可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人是有思想的生物,人可以学习思考进步。而且即便人工智能真会消灭一些岗位,也势必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这些岗位也需要大量的从业者。举个工业时代的例子,当初汽车要取代马车的时候,大家也经历了同样的担忧:马场的生意会大幅下降,马夫再不用挥着鞭子跑来跑去,驯马师再不能感受“马通人性”的奥妙,甚至连马路上捡马粪的岗位都消失了,但最终的结果是,汽车行业创造出大量前所未有的岗位,几十倍于马车行业,包括汽车设计师、装配工、质检员、司机、交通警察、驾校教练、修车工….不胜枚举!
毋容置疑,科技进步总会让未来生活变得更好,而非更糟,那些因人工智能而消失的岗位势必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归。首先,人工智能本身需要大量的技术,这些都是打工者可以从事的岗位,包括人工智能配送、安装、开发、测试、系统维护、故障检修等等;其次,人工智能依旧需要一个新的法律体系和行为准则,如何把这些准则定义得清楚、明白,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这又是基层人员的活儿;最后,当人工智能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之后,人们对音乐的向往,对美学的追求,对体育的热爱将会更加热烈,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时,人类会追求更多的精神追求。
再者,人工智能运用也要有一定的成本,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替换,综合考虑开支与收益,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会使用打工人来帮助生产工作,这个替换的过程肯定是漫长而且逐步实现的,大家也肯定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长适应社会的需要。
最后,社会的繁荣富强,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民内部的和谐,国家肯定会平衡科技发展和社会稳定,让大家安居乐业。既然带大家一只脚迈入小康社会,就不会让大家又倒退回去。
分析了人工智能和打工人的关系,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人工智能也许会替代很多的岗位,但同时催生更多的岗位,人类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打工人,打工魂,哪里需要哪里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