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人能够知道什么,人能够干什么,人追求什么。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历史时,常常忽略国际背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闹“文革”的时候,全球形势动荡。知识分子的良心在几个事件中体现:越战,第三世界革命,学生运动。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一个事件,那就是 1970 到 1972 年的保钓(保卫钓鱼岛)运动。

在这些运动中,简单的分类就是左中右。哈佛哲学系,蒯因、古德曼是保守派,而他们学生辈的王浩、普特南(身兼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是铁杆左派,他们总站在学生和被压迫人民一边。王浩为红色中国呼吁,普特南则参与了进步工党(毛派政党)的建党伟业。他们和邻居乔姆斯基呼应,普特南和乔姆斯基屡遭政府和校方骚扰。

这个大背景下,王浩辞去哈佛教职,去了洛克菲勒大学。若干年后,王浩远离政治。普特南这样一个铁杆左派居然在 1994 年六十八岁时举行了犹太人的成年礼皈依犹太教(注:犹太人成年礼应是在十三岁生日)。

我觉得普特南太幽默、太反讽了。只有八十多岁的乔姆斯基还在坚持自己的革命和批判立场。我每次想起王浩、普特南、乔姆斯基这哥仨,都感慨不已,嗨,谁没有过革命和爱情啊:“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果以这三个人为原型写部小说,一定很好看:幻想破灭,但心还在。

由于失去信仰,王浩经历了艰难的思想转变期。他的智力伴侣哥德尔也于 1978 年故去。这段时间他同老同学何兆武的交往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王浩每周都要同何兆武通很长时间电话。

事业的成就的同时,他又开始了一段新恋情,并迅速结婚。妻子是捷克裔诗人兼舞蹈票友汉妮(Hanne Tierney)。从朋友的反映看,他心情愉快,制定了庞大的写作计划。他想写三本书:人能够知道什么,人能够干什么,人追求什么。

他、汉妮和何兆武同去德国海德堡时,何告诉王浩山里有条当年黑格尔散步的“哲学家小道”(Philosophers' Walk),何和汉妮休息,王浩自己走了一趟,何问王感觉如何,王说:from nothing to nothing(从无到无)。

王浩计划的三本书中,只写了“人能知道什么”,就是《超越分析哲学》,副标题是“尽显我们所知领域的本相”(Doing Justice to What We Know)公正对待我们所知道的。其他的,只是搜集了素材,写了若干片段的文章。我理解他在《超越分析哲学》中的方法,即:边思边史。

作为结束,让我引用哈佛哲学家查尔斯・帕森斯(Charles Parsons)在 JSL 上的纪念文章:“王浩和哥德尔的对话是两位思想家野心的共鸣,一个从西方传统中找根;另一个尽管披着西方的外衣,但内心从来就是中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