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周易的预断原理】46-50

【周易的预断原理】(46) 益卦四爻的“中行”是怎么回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十二

“行”字是经文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字,如“行师”、“行其庭”、“三人行”等等,“行”就是行动。什么是“中行”呢?对于“中行”,传统上有许多说法,比如说是中庸、中途,个别也有以为是人名或官名者,其实,中行的意思就是“取中道而行之”,那么什么是“中道”呢?我们知道,在卦体上,每个爻的运动在方向上都有四种选择,去除它所由来的那个方向以外,还有三个选择,这三个选择有左、中、右之分,中间这条道路就叫“中道”,如果是选择“中道”走,这就叫“中行”。

“中行”的“初筮告”是泰卦,泰二讲“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泰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其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泰二是泰卦在时间上的开端,但却是三道分途,依照人道当至三,依照天道当至五,依照地道当至初。所谓“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指的是由二至五,从天道上说是甲包乙,从人道上说由二到五为“荒”为“河”为“遐”,所以叫“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此行将脱离开初、三两个阳爻,所以叫“朋亡”。泰二还有一个选择是至上,泰二至上,可以减轻对初爻的压力,对卦体的稳定有利,这是值得提倡的,因此叫“得尚于中行”。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按照人道,二来自初,这样在二爻面前就还有三条道路可走,至三为右,至五为左,至上为中。

“中行”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复卦,复四讲“中行独复”。复卦是个平衡卦,复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所谓“复”就是回归,回归的目的地就是五爻甲,四爻壬按照人道当至五,按照天道当至初,四爻选择至五,这就是“中行独复”。因为按照人道,四来自三,这样在四爻面前就还有三条道路,至初为左,至上为右,至五为中。从泰二与复四可以看出,“中道”也就是“直道”,“中行”也就是“直行”,“中道”既可能是天道或人道,也可能既不是天道,也不是人道,只是“不拐弯”,直着走。

“中行”的第三、第四次出现就是在益卦,益三讲“有孚中行,告公用圭”,益四讲“中行,告公從”。益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五爻己是天道上的开始阶段,三爻甲是终结阶段。益卦的失衡,主要是三与五,站在三爻的角度上,从它的吸纳能力上说,其它爻都是它的服从者,它就是地位最高的“帝”,既然它有着巨大的需求,也就有它的服从者去禀告“王”、“公”,实行平准,这就是“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圭”当是一种权利的信物或平准的器具。益三的“孚”就是指的四爻壬。

按照人道,四来自三,这样在四爻面前就还有三条道路可走,至初为左,至上为右,至五为中,这和复四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复四至五合乎人道,只是略不合时宜,益四至五合乎人道,但却需要七个时间单位,所以这个“中行”只能是禀告、听从,益四的最佳选择是至上,至上合乎天道,依靠并通过上爻,再返回三爻,这就是“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中行”的第五次出现是在夬卦,夬五讲“莧陸夬夬,中行無咎”。夬卦是个平衡卦,夬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五上之间是个“天人相悖”,由五至二合乎天道,在这种情况下,五爻应当至二,这就是“中行無咎”,可见五爻的“中行”就是至二。

以上可以看出,“中行”就是“取中道而行之”,具体到什么是“中道”?不同的爻有不同的“中道”,初爻的“中道”是至二,二爻是至上,三爻是至四,四爻是至五,五爻是至二,上爻是至三。

我们说每一个爻在静态条件下都处在‘十字路口“,在方向上有四个选择;在动态条件下则有三个选择,即左、中、右,这是一个法则。至于朝哪个方向行动好,这是一个价值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卦体的态势与人的价值取向,比如泰二“中行”至上,可以减轻对初爻的压力,有利于卦体的稳定,所以值得提倡,虽然这是一个“三道不合”;复四的“中行”对卦体的稳定无损,虽然是不合时宜但却合乎人道;益三直接吸纳益四正与人道相悖,既不能从四爻获益,也不能使卦体趋向平衡,所以支持四爻“中行”至五,由于四五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时间差,因此四爻实际的行动方向是改道至上。夬五不可能按照人道上行,依照天道至二,可以拉动四爻至五,因此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中行”是在运动方向上的一个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一定就是最佳选择。同样向左、向右也只是选择,而不一定就是最坏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左比右好还是右比左好的争论,抽象地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革命的实践中,有的时候就是左比右好,也有的时候就是右比左好,还有的时候“中行”为好。当然这里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比如说革命有高潮与低潮,高潮时容易出左,低潮时容易出右;战争时期容易出左,和平时期容易出右;一个运动开始时期容易出右,终结时期容易出左,这也是一些规律,这些问题,从卦体与易道的角度就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天道与人道,本来就不是一条直道,它们都存在着转折,两条道经常处在错乱当中,更何况还有地道的作用,因此哪一个选择是最佳选择,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传统易学提供给我们的是个“垒砖头”式的六画,从这六画当中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什么是“中行”,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不能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

【周易的预断原理】(47)  夬卦三爻的“独行”是怎么回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十三

夬卦三爻讲“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独行是常有的事,遇雨也是常有的事,为什么夬卦三爻要讲“獨行遇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獨”字最先见于复卦,复四讲“中行独复”,复四的“中行”指的是由四至五,为什么说它是“独复”呢?原来复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在由二三四五这四个爻构成的“圆圈”上,顺序为庚己壬甲,四爻壬的天道走向是初爻癸,人道走向是五爻甲,壬与甲只差两个时间单位,在人道的作用下,壬有可能至甲,但却不能拉动庚和己,因此壬向甲的回复,只能是“独复”。

“獨”字的第二次出现就是在夬卦,夬卦也是一个平衡卦,在这一点上与复卦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夬卦的天道为乙己丙甲戊丁。三爻的人道走向是至四,天道走向是至上,在由二三四五这四个爻构成的“圆圈”上,顺序为己丙甲戊,三爻丙既不能至四爻甲,也不能拉动二爻己,因此在这个“圆圈”上,三爻丙是不可能行动的,爻辞用“君子夬夬”来形容这个爻的处境。三爻既然不能按照人道行动,那么它还有条道路就是至上,三爻至上合乎天道,所谓“独行”也就是指的朝这个方向的行动。

在传统易学当中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爻与爻之间有一种“应”的关系,所谓“应”也就是呼应、照应,按照“重卦”说,两个三爻卦重合为一个六爻卦以后,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就会产生“应”的关系,夬三“应”上,阴阳和合,所以是“獨行遇雨”,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们说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对。在周易经文中,“雨”的形成确实与阴阳的和合有关,不仅是“雨”,几乎与“水”有关的事物都与阴阳的和合有关。夬上是夬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所以三爻的“遇雨”一定是与上爻发生了关系。夬三为丙,上为丁,由三至上正合天道,对三上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说是“应”也没有什么不可,但夬卦三上之间的这种关系,只是一个特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卦。就夬卦而言,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把前者规定为“应”,后者规定为“呼”,那么就是甲应乙,乙呼甲应丙,丙呼乙应丁,丁呼丙应戊,戊呼丁应己,也就是四应初,初呼四应三,三呼初应上,上呼三应五,五呼上应二,二呼五。这里不仅是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而且是初与三、上与五之间也存在着呼应关系。

我们说夬卦三上之间的呼应关系,只是一个特例,原因就是因为三为丙,上为丁,由三至上正和天道,如果是复卦,三为己,上为辛,三上之间在时间上没有直接联系,也就不存在这种呼应关系。

夬卦三爻讲“獨行”,只是说它的上行有脱离阳爻群体的现象,并非说一个爻可以单独行动,实际上,卦体上的任何一个爻,都是不能单独行动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我们不妨把夬卦与需卦做个比较。夬卦与需卦的天道是一样的,都是乙己丙甲戊丁,唯一不同的就是夬四为阳,需四为阴,由于这个不同,夬卦就是个平衡卦,需卦则是个失衡卦。需二有压迫初爻之势,这是需二“小有言”的原因,也是初爻“利用恒”的原因;夬卦二四互衡,初爻凭借人道对二爻有进逼之势,这是二爻“惕號莫夜”的原因。需卦与夬卦都是三五互衡,三爻的处境是相似的,需卦辞讲“光亨”、“利涉大川”,说的就是三爻至上,三爻辞讲“需于泥”,这和夬三讲“遇雨”一样,也是因为与上爻有一个阴阳和合的机会。需三上行,就会拉动初爻至三,初爻至三走的不是人道,所以爻辞说是“致寇至”,同样,夬三上行,也会拉动初爻至三,所以我们说所谓的“獨行”,仅仅是指脱离阳爻群体,而不是说单独的行动。

【周易的预断原理】(48)  姤卦为什么“勿用取女”?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十四

姤卦卦辞讲“女壯,勿用取女”,为什么这个卦要讲“勿用取女”?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但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探讨一下“姤”是什么?

传统上对“姤”字的解释,多以为就是“遇”,与“遘”相同,如《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也有的把“姤”解释为“好”、“善”、“邪恶”、“妒”、“狗”等,今天,我们很难从辞书上找出一个对“姤”字的确切的解释,以至于这个字几乎成了“死”字,除了作为卦名以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地方可用。当然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君主”,《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人们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君主施教命于天下。所谓“天下有风”,是说“姤”的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巽为“风”,我们说“姤”卦与“天下有风”没有任何关系,“姤”卦中虽然有“天”字,但那是说“有隕自天”。但是《象》说“后以施命诰四方”,这还是说对了,“姤”就是“后”,“姤”字虽然“死”了,但“后”字还“活”着,如皇后、太后等等,她有很大权利,但还不是“君主”。“姤”卦的主旨,也可以说是站在“后”的角度上,看待与其他爻的关系。

“姤”卦初爻是个唯一的阴爻,所谓“女壯”,无疑说的就是这个爻“壮”,为什么说这个爻是“女壮”呢?是因为一女周旋于五男之间,必然不守贞节吗?还是说这个女要变壮,最后消灭诸男?都不是,说“姤”初为“女壮”,就是因为是它支撑着卦体,承受着上面诸爻的压力,不“壮”不足以胜任这个任务。但如果从爻量上看,或者说从爻本身上看,这个爻又是“姤”卦中最弱的一个爻,初爻辞就用“羸豕”来形容这个爻。当然初爻还有个象就是“鱼”,“姤”二的“包有魚”和“姤”四的“包無魚”就是说的它们同初爻的关系,要了解这种关系,就必须了解“姤”的天道。

“姤”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按照天道顺序,前者为“包”,后者为“承”,“姤”二为庚,庚“包”辛,所以二爻辞讲“包有魚”,“姤”四为壬,壬“包”癸,“姤”上癸是个阳爻,所以叫“包無魚”。“姤”卦初爻虽弱,但卦体平衡,如果诸爻不动,那么初爻也没有什么危险,这就是初爻辞讲“貞吉”的原因,如果有所行动,那就难免凶险,这就是初爻辞讲“有攸往,見兇”的原因。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勿用取女”这个问题。“勿用取女”一辞,最先见于蒙卦,蒙三讲“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这与姤卦是一样的。蒙三是个阴爻,取象为“女”,其周边有两个阳爻,一为二,一为上。二爻至三合乎人道,但是不合时宜;上爻至三合乎天道,但是不合人道。所谓“見金夫,不有躬”就是说的二爻是个“金夫”,它与三爻隔着四个时间单位,这种不合时宜的强行进取,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所以三爻辞才说“不有躬。無攸利。”上爻至三虽然合乎天道,但是不合人道,同时容易造成卦体的倾覆,所以爻辞说是“勿用取女”。

从蒙卦得到的启示是,男女的媾和有天人之分,合乎人道的一般叫“匪寇婚媾”,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的一般叫“取女”、“纳妇”。不论是合乎人道还是合乎天道,男女的媾和还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不能给对方造成伤害,另一个是不能损害卦体的稳定,蒙上如果至三,那就有损卦体的稳定。

如果“取女”有利于卦体的稳定,这样的“取女”就吉祥,咸卦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取女吉”的例子,咸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其中己丙甲为阳,乙戊丁为阴,在这个卦中,不论是五甲取初乙,还是四丙取上丁,都有利于卦体的稳定,特别是四丙上行,可以免除对初爻的压力,所以卦辞判断为“取女吉”。

姤卦为什么“勿用取女”呢?现在我们知道,是姤初这个“女”以孱弱之躯支撑着卦体,如果没有干扰,尚能维持卦体的稳定,如果有所干扰,卦体势必倾覆。特别是能够给予初爻以接济的就是二爻庚,但初二之间是个“天人相悖”。蒙卦是二四失衡,二爻自身虽说是“包蒙吉”,但对初爻而言却是形同“桎梏”,初爻的出路只能是“利用刑人”。姤卦二四互衡,二爻是“包有魚”,初爻没有出路,只能“蹢躅”,这就决定了二爻不可逆人道而行。

男女婚媾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个基础,但它不是没有条件的,姤卦启示我们的就是不要有悖于人道,也不要有损于社会的稳定。这种告戒,是根据姤卦特殊的态势做出的,如果姤卦的天道不是辛庚甲壬己癸,而是己庚辛壬癸甲,那么可以肯定卦辞与爻辞会做出另外的判断。

姤初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主宰社稷的“后”,不是人们说的什么“淫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哪位“君子”遇到的“好俅”,又于他人无损,却偏偏筮上了姤卦,这岂是不误了人家的好事?蒙昧之害,其罪甚矣!

【周易的预断原理】(49)  萃卦初爻的“有孚不終”是怎么回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十五

萃卦初爻讲“有孚不終,乃亂乃萃”,可见“有孚不終”是“乃亂乃萃”的原因,那么什么是“有孚不終”呢?对“有孚不終”,传统的解释是有诚意而没有结果,对“孚”字,一般的解释就是诚信、诚实、信服。

其实,把“孚”字解释为诚信、诚实、信服等等是不妥的,“孚”字在经文中出现的次数很多,除了“有孚”以外,还有“其孚”、“以孚”、“厥孚”、“交孚”、“罔孚”、“匪孚”、“斯孚”、“乃孚”以及“孚乃利用禴”等,从“孚”的状态上看有“威如”、“挛如”、“颙若”、“发若”、“孚于嘉”、“孚于剥”、“孚号有厉”以及“有孚比之”、“有孚盈缶”、“有孚于飲酒”、“有孚失是”等等,这些辞句,不是单用诚信所能解释的。“孚”字在经文中的首次出现是在需卦,需卦辞讲“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这是关于“孚”字的一个“初筮告”,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原来“孚”字表达的是一种主从关系,用现代话来说,也可以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当作“主”的时候,它可以是“俘获”,当作“从”的时候,它就是被俘。作为“主”的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着主导与支配的作用,作为“从”的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作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是被迫或甘心地服从。需卦的“孚”是指上爻,上爻为阴,在群阳的包围下,走投无路,只有服从。一般情况下,阴爻多为阳爻所俘获,但也有许多阳爻为阴爻所俘获的例子,比如大有卦,就是群阳为阴爻所俘获,所以大有五讲“厥孚交如,威如”。在服从者当中,确有心悦诚服的情况,但更多的是被迫,所以说把“孚”解释为诚信是不妥的。

我们再说说“终”字,“终”就是终结、结果,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经文中的“终”分两种性质,一个是人道上的终结,也就是上爻,另一个是天道上的终结,它可能是己,也可能是甲,说不定在哪个爻位。坤卦三爻讲“无成有终”,这个“终”就是人道上的终结也即上爻。需卦二爻讲“需于沙,小有言,終吉”,这个“终”就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它就是地元己,讼卦三爻讲“食舊德,貞厲,終吉”,这个“终”也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但却是天元甲。

了解了什么是“孚”,什么是“终”,我们再看看什么是“有孚不終”。萃卦是个“原筮卦”,初爻尽管是个弱爻,但其身份却是“大君”。萃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四爻与五爻都有迫初之势。萃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萃卦的“王”就是四爻甲,它在卦体的中心位置,只不过是在背面,卦辞中的“王假有廟”就是这个爻。由四至初是个“天地皆合”,只是不合人道,从现象上看它对初爻构成现实的威胁,但也可能是初爻的接济者,所以初爻辞讲“若號,一握為笑”。对初爻构成潜在威胁的是五爻,但五爻却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当至二,依照地道当至初,依照人道当至上,那么到底萃卦中谁是“主”,谁是“从”呢?初爻作为“大君”,支撑着卦体,理应为“主”,所谓“有孚不終”。其实说的就是五爻,五爻依照人道当至上,但五上之间是个“天人相悖”,五爻不可能至上,所以是“有孚不終”,这个“终”是人道上的终结。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初五的力量悬殊,初爻并不能主导与支配五爻,五爻也不是走投无路,所以五爻辞又讲“匪孚”,即它不认为是初爻的服从者。

五爻应当服从初爻,但又不听从初爻的主导与支配,对初爻来讲它是“有孚不終”,对自身来讲又是“匪孚”。五爻不服从初爻,但却服从二爻,二爻己是天道上的终结,有着强大的吸纳能力,二爻辞讲“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这里说的“孚”就是指的五爻戊,五爻可以把二爻当作自己的庇护所。从这里可以看出,“孚”是相对的,一个爻是不是“孚”?服从谁?为什么服从,这都需要具体分析。

人道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同时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是这个顺序不能坚持,也就意味着社会秩序混乱,就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的问题,就有可能引发改朝换代。萃卦变升卦就是一次特殊的卦变,传统易学以为升与萃的关系是“覆卦”,其实不是,因为升与萃的初爻是同一个爻位,上爻也是同一个爻位,只是中间的四个爻发生的一个180度的旋转。当然爻时与爻的运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在六十四卦中,“有孚不終”的例子是很多的,但也不是一遇到“有孚不終”就发生特殊卦变,比如说屯卦,屯卦的天道与萃卦是一样的,屯初就是一位“大君”,站在“大君”的立场上看,其它爻也都是服从者,但是屯卦中却没有“孚”字,这主要是因为其它爻有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屯五也是个强爻,它与初爻形成了屯卦的主要矛盾,屯五也是三道分途,由于五上之间也是“天人相悖”,五爻不可能至上,在这个意义上说,屯五也是“不终”,屯五的命运与自身量的大小有关,量小可以在原位坚持,量大有可能侵占初位,所以屯五讲“小贞吉,大贞凶”,这个吉凶是从卦体的稳定考虑的。屯初是个阳爻,这一点同萃初不一样,表明它有一定能力坚持,所以尽管屯五“不终‘,也还是没有引起特殊卦变。

【周易的预断原理】(50)  升卦为什么“南征吉”?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十六

升卦辞讲“南征吉”,这里既没有说明是哪个爻“征”,也没有说明征伐的原因,只是一个“南征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面在《蹇卦为什么“利西南,不利東北”?》一文中,曾经探讨过方位问题,指出周易的方位,不是依据八卦确定的,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用于确定周易的方位时,势必造成一片混乱。升卦的下卦为巽,按照先天定位是西南,按照后天定位是东南;上卦为坤,按照先天定位是北,按照后天定位是西南。在升卦中,根本就没有“南”这个方位,那么“南征吉”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

我们说周易的定位依据的是六爻,六爻可以算是上下东西南北。但由于卦体的旋转或滚动,因此也就经常发生易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六爻卦都是全方位,不会只有北没有南,也不会只有东没有西,东西南北上下是同时具备,少一个也不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东与西、南与北、上与下,一定是处在对立的位置,这种对立,体现在六爻上就是,如果初为下,则上一定是上;如果初为北,则上一定是南;如果初为东,则上一定是西,因为上与下处在对立位置。在卦体上,除了初与上的对立,还有二与四和三与五,这三对对立,就反映上与下、东与西和南与北的对立,这种对立可以说是绝对的。

六爻间的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反映了方位上的上与下、东与西和南与北的对立,但上下东西南北的确定也不是依据初二三四五上,而是依据天干,天干之甲代表下,己代表上,乙和癸代表北,丙和壬代表东,丁和辛代表南,戊和庚代表西。这种规定才是周易关于方位的规定,不论卦体如何旋转或滚动,只要是乙或癸,说到方位它就一定表示北,只要是丁或辛,说到方位它就一定表示南,如此等等,这种规定才是真正的绝对的规定。

升卦是个整体失衡卦,二爻与三爻都有压迫初爻之势,升卦的天道是癸甲庚己壬辛,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升卦为什么要说“南征吉”了。

升卦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初二之间是个“天地相悖”,也是一个“人地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二爻不仅不威胁初爻,反而是初爻的“庇护所”,所以初爻辞讲“允升”,二爻辞讲“孚乃利用禴”,这里的“孚”就是指初爻。

对初爻构成威胁的是三爻,三为庚,初为癸,由庚至癸,其间隔着三个时间单位,这个爻可以看作是对初爻的潜在威胁。三爻是个“三道分途”的爻,依照人道当至四,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地道当至初,如果是三爻选择至上,那么它对初爻的威胁就可以消除。三爻为庚,庚表示西,上爻为辛,辛表示南,原来“南征”就是三爻上行,这对卦体的稳定有利,这当然是吉祥的。

在传统的卜筮方法中,除了八卦定位,还有一种天干定位,这就是把天干十个字分为五组,每两个为一组,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如用甲乙代表东方,用丙丁代表南方,用戊己代表中,用庚辛代表西方,用壬癸代表北方。这种方法广为流传,几乎每个算命先生都知道,比如说什么“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之类。不只是算命先生,就连道教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类,差不多也与这种天干定位有关,当然还有地支定位,这些东西对中国文化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这都不是周易的定位,或者说是对周易定位的一种曲解。周易的天干定位,就是甲代表下,己代表上,乙和癸代表北,丙和壬代表东,丁和辛代表南,戊和庚代表西,这是根据乾坤两卦所确定的,贯穿于六十四卦。方位问题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传统易学的一个很大失误,就是没有弄清周易关于方位的规定,假如再把这些规定进行曲解,那么建立在这种曲解的基础上的所谓预测,岂不是南辕北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13周易的预断原理】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