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律3

    说到自律,其实每天都在说这个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因为我发现自己身上缺乏这种品质,就想让孩子拥有这种品质,因为觉得自律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回顾历史上的那些名人,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很多都是非常自律的,而且拥有自律的品质,他们都是设下目标,然后就让自己朝着目标去前进,去努力。每天做的事情看着不起眼,但是呢,可这就是他们为目标前进的一小步。

        可能每个父母都有那种补偿心理,希望自己身上没有实现没有得到的,就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实现。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说你要自律啊,你的学习是你自己的啊,你要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啊,只有自律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让大多数人喜欢你,可是现实往往是这样的残酷,每天在孩子身边的念叨并没有起到多少的作用。最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孩子学会自律?我就去看了黄静洁老师讲一篇关于【自律大于智商】的课程,因为我想塑造自己拥有“温柔的权威”的妈妈。而且我也很受启发,就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下。

      你听说过“自律阶梯模型”!就是检验自律的方法工具,它是一个类似于楼梯的阶梯模型,越往上代表着你爬得越高,担负的责任就越大;责任越大,自律性也会越强;最终,你会发现自律会指导孩子走向自由,打开那扇未知的大门。因此,自律的孩子更自强,更自主独立。

      然而,要从自律走向自由,孩子必须学会合理地平衡和照顾诸多因素。

        首先第1步 阶梯门槛低一点儿,让孩子看见责任引导孩子迈出“自律”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担责。根据自律阶梯的模型,我们可以画一个责任阶梯出来,你和孩子一起先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用“爬阶梯”这个形象的模型来吸引孩子体验自己的责任范围在爬升、在扩大。一旦孩子对具象的事情有了稳固的责任心后,就可以把责任范围扩大到更抽象的学习上去。我把这个过程称为让孩子“看见责任”。

      其次 第2步 时间管理才是自律者的核心训练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你会发现养成自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有情绪表层的,有心理深层的,有行为习惯的,更有刻意训练的,而时间管理就是训练和考验一个”自律者“的最有效途径。

        第3步 增加跨步的阶梯数量,家长急需塑造“温柔的权威”。一个孩子对待自我行为的模样会映照出一个家庭的教养模式。有一种家庭教养模式被称为 “权威型”(Authoritative),它的教养特点是“温柔的坚持”,也就是家长既拥有权威,但又愿意理解、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感受,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适度的要求和控制。这个教养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出孩子的“自律”性,因为孩子既有规矩可循,又享有一定的独立性;家长呢,敢于放手让孩子练习自控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当然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更多的责任。

    为了塑造“温柔的权威”,家长需要完成以下四大自我改变:

      改变一:不做 “斗士”,做朋友。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孩子天然地会选择听自己喜欢的人说的话。如果他抗拒甚至讨厌你,即使你说的道理是对的,他也不会听你的话。所以,父母不要做 “斗士”,要做朋友。

      改变二:对低龄孩子,先造环境,后立规矩我们常遇到小年龄孩子看电视不肯关机的难题,即使事先约定好看几集或几分钟动画片,但因为动画片的情节是连续性的,所以无论你跟孩子约定看几集,他都想继续看下去。因此,我的建议是移除会让孩子分心的人、事、物件。比如,在孩子的睡房和学习的环境中不要放置电视机和电子产品,一旦做完“该做的“事情后,才可以去另一个屋子看电视。父母也不能在孩子面前一边玩游戏,一边逼着孩子看书或者做作业。“外交家”。

      改变三:对大龄孩子,设好底线,让孩子自主。等孩子稍大了一点后,就要设定明确的规矩底线。比如,我会说:“我们家每个人都需要先把作业或工作做完,才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哟!” 这后半句话就是让孩子有限度的“自律”,只要他在预设好的规矩底线内,就可以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这就是在引导孩子从 “他律”走向“自律”。随着孩子的“自律”能力越来越强,父母给与的 “他律” 底线也可以变得越来越模糊。

      改变四:规矩也要跟着孩子变。黄老师说了她小儿子的例子。他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本家庭手册,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完功课后,签上名字。四年级时,老师告诉家长,如果觉得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良好,知道自己该遵守的学习规则是什么,就可以把这本家庭手册交还给孩子,让他自己为自己签字,这也就是自我管理。

      学习了这篇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律,我觉得是自己也要学会这样自律,我也是那个需要学习的“孩子”。毕竟为人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学会给与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间,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控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自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