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期

1.说说“成长”的话题

              高平市北城中学      李平娟

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如约来到我们的《朝花夕拾》读书会第四期,从10月8日的第一期到现在,我们已经跨越了一个月的距离。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我真切地理解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繁重的补课后到来的这份坚持、这份热爱,它让我们的读书会更有意义,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给我们的读书会以成长,而今天我们读书会的主题也是“成长”。

        一、说说我眼中的“成长”

        孩子们,你认为什么是成长? 你觉得自己成长了吗?从外在表现来看,成长可能就是意味着我们身高、体重的增加,从内在来说应该是阅历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是摆脱稚嫩,走向成熟。接下来,我们就透过《朝花夕拾》看看鲁迅的成长之路,看看这个生长于没落小康之家的少年是如何成长为我们今天所熟知、所推崇的“民族魂”的,看看他这一路都经历了什么。大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一路走来,鲁迅遇到了_______  ”或“一路走来,_________让鲁迅成长。”

        谁能为我们梳理一下刚刚的发言,大家所说可以怎样来归归类?让它更系统一点?接下来就让我们更系统、更具体地去探讨“成长”。

        二、梳理鲁迅的“成长”

      (一)温柔的力量

          谁都给予了鲁迅以成长中的温柔? 

          1.家人

          祖母:《狗猫鼠》幼时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花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给我猜谜、讲故事,讲“猫和老虎”的故事。

        父亲:我听父亲给我讲墨猴的故事《我的种痘》中,我种痘时,“我的父亲抱了我,坐在桌旁边。”

        长妈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她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新年的福橘放床头、“恭喜恭喜”、人死说“老掉了”、掉落的饭粒吃下去、不钻晒裤子的竹竿……她为我买《山海经》,对于一个小孩子愿望的关注和满足。她真诚地关爱着她带领的孩子。

          母亲呢?她是否缺席了鲁迅的成长?在哪些章节里可以看到母亲的影响?

        《阿长和<山海经>》:“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五猖会》:“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范爱农》:我和范爱农一起办师范学校期间,我们收了王金发的钱,却又写传单骂政府,骂王金发时,有人说王都督因为我们诈了他的钱,还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我们时,“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鲁迅传》中也提到,鲁迅小时候常随母亲到乡下外婆家去。《呐喊自序》中说父亲去世后,在家境极其惨淡的境况下,母亲为我筹办了八元川资,让我到南京去学洋务,(当时社会上认为读书应试是正路,走投无路的人才会把灵魂卖给鬼子。)当时她哭了。《故乡》中反映出的母子关系。

        鲁迅的母亲——鲁瑞虽出生在偏僻的桥头村,但也是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爱读书,从小接受传统家庭教育,不仅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责,而且待人和蔼、宽仁且富有同情心,思想开明率先放脚,性格倔强,顶着重重压力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关于母亲,我想不写并不是遗忘,不是忽视,而是太真、太深,不能触碰。            一个孩子,他最想要的是什么?其实是陪伴,是被看见,只是它被我们太多的家长都忽视。他们通常都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他都懂,都会在他的成长经历里烙下痕迹。在鲁迅的生命里,我们看到了祖母、看到了父亲,看到了长妈妈,还看到了没有多言的母亲的力量,我想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幸福的!

        2.师长

        关于本书中涉及到的老师,我们之前已经谈了很多,但今天我特别想从他们身上来谈一个词“热爱”。请大家从两位老师身上来谈谈他们的热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影响:礼仪(拜孔子、拜先生并答礼)读书时的投入(“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我这样一个弱国留学生毫无偏见的态度,对于我讲义、解剖图的严格要求和修改,还有他对于科学的严谨求实的探究态度(解剖图、问我中国女人的裹脚)            一位老师,他应该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关爱每个孩子;他应该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教给每个孩子知识;他也应该热爱他所任教的科目,用他的热爱和良善的人格去影响每一个孩子。

        3.朋友

        为什么鲁迅要单独拿出一篇文章来写范爱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范爱农》鲁迅回国后,在绍兴和范爱农的惺惺相惜,彼此鼓励。鲁迅和范爱农这对起源于误会,相交于困窘的朋友,他们具有共同的理想,他们有着志同道合的追求,范爱农也许就是另一个鲁迅,不知你是否认同?对于范爱农的离去,鲁迅内心充满无限的惋惜,而生活中范爱农这样倔强而耿直的人也绝非一个,我想这也许是他写作的初衷。

        4.关于宠物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你们家里养过小动物吗?你觉得喂养小动物在孩子的成长中重要不重要?为什么?饲养宠物,我认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还是很有好处的,它可以陪伴我们,可以让我们体会作为一个照顾者的辛苦,它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责任心……也许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可以适度放宽一点要求的。

        家人、朋友、师长,作为我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资源,是我们来到这个社会温暖力量的最初来源。纵观先生的成长,我们发现鲁迅虽然和他们之间有过误解,有过分歧,但最终这些都化作了懂得、理解和原谅,化为温暖的陪伴。感谢这些温暖的力量,正是有了他们,鲁迅才能在困难的处境中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才能在混乱的政局斗争中去疗愈那些创伤。而我们身边也有太多这样温暖的人,我们也要为一个这样温暖的人,并去成为一个传递温暖的人。        (二)书香的熏染

        同学们,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你还记得?还记得自己最早读过的书吗? 它对你有哪些影响?那鲁迅呢?他最早读的是什么书?《朝花夕拾》中说他都读了哪些书?

      《鉴略》、《山海经》、《二十四孝图》、《天演论》、《自然史底国民童话》、《开河记》、《陶庵梦忆》、《聊斋志异》、《荡寇志》、《西游记》、《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诗画舫》……

        通过刚才的书目梳理,你有什么发现?鲁迅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他想看的书是都可以光明正大地观看的吗?为什么?

        鲁迅读的书多、读的书杂、但适合孩子年龄的书不多,很多都是功利性很强、甚至是宣扬鬼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的书。孩子们喜欢读的是有图画的书、故事性很强的书。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应该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去说教化,有关习惯的养成、人格塑造等的书。相比鲁迅先生,我们是如此之幸运,因为有这么多的书目可供我们选择,它们选材广泛、主题昂扬、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绘图生动。书籍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它还陶冶我们的情感,启迪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知道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去成为这样的人。感谢书籍、感谢我们生活的时代,感谢众多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了儿童教育而大声疾呼的人,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的阅读可以如此丰富和精彩。        (三)风雨的击打

        只是生活中从来不是只有暖阳,这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成长的全部。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鲁迅成长中的那些让他痛苦的部分。

        1.规则的约束

        当看到老师出示的几个字眼,你喜欢吗?为什么?你如何看待长妈妈的那些规矩?父亲严厉的斥责、寿镜吾老先生的戒尺?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倡导赏识,是不是说批评、惩罚就是错的、不当的?我更倾向于认同人性本就是魔鬼与天使的统一,我们要用鼓励、赞赏去认可孩子的成长,可鼓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一旦少了规则的约束,教育必将走入一条不归路,我们还需要一把悬在头上的戒尺,去划立界限,去用规则约束那些“恶”的部分。“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这句话送给我们所有的家长共勉。

        2.风雨的击打

        除了这些规则的约束,还有哪些让鲁迅痛苦?少年时期衍太太的造谣、诟陷,日本留学期间他国学生的污蔑,成年后那些“正人君子”及各方政敌的打击、报复……面对生活中这么多的非议,鲁迅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比如:《狗猫鼠》中对“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的嘲讽《二十四孝图》中反复强调、表达对妨碍白话者的憎恨、诅咒。《范爱农》中对政府当局不留情面的批评。《无常》《藤野先生》中对“正人君子”之流的讽刺。

        虽然一直被人质疑,但鲁迅先生始终选择顽强面对,从不逃避,他永远挺立的发正是最好的说明。伤害可以毁灭生命,但也可以助力生命,让生命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孩子们,成长从来不是只有快乐,伴随它的一定有约束、有伤害、有痛苦。面对生活中的那些伤害、那些流言蜚语、那些偏见、那些中伤、那些不被认可和肯定,愿你我都可以勇敢而坚定地执着走下去。

      (四)科学的教养什么是最好的教养?尊重儿童的天性(玩)尊重教育的规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读什么书)亲子关系的营造(爱、平等、理解、沟通、)足够的安全感(《二十四孝图》生怕父亲把自己学郭巨,把自己给埋了。)

      (五)文化的滋养

        最后我想带着大家来细细看一下有关文化的内容:《五猖会》和《无常》。在这两篇中,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是不是就是我们一直理解的父亲的粗暴式家长管理和老百姓对无常的喜欢?作为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风貌的展示,我认为在这背后一定有鲁迅先生想说的内容。

        五猖会是一个什么会?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你来介绍一下,可以吗?咱们这有这样的集会吗?你去参加过吗?为什么?这些民间活动举办的初衷是什么?

        迎神、拜鬼,这些民间活动的举办,的确有统治阶级愚民的原因,比如讲究因果报应,叫人行善,叫人忍受痛苦、压迫,通过对阴间的神往,让人们学会忍受。但更多的我想应该是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期盼的一种表达。在那样痛苦的生活环境之下,这些可怜的人除了把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给这些无望的神鬼,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在这些民俗活动中,分明有我们人类最纯真的向往,那就是求真、向善、向美。而这正是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故土文化是我们的根。            同学们,什么是成长?我想成长就是一颗渺小的芽,经过风吹雨打、阳光滋润,变成一枝花,又从一枝花成为一颗果实,这个生长的过程就是成长。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枝丫努力向上,吸收阳光、雨露,同样也需要有些力量给我们约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根牢牢扎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就像鲁迅先生一样。“他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生在这样一片国土上。”我想用朱正先生《鲁迅传》开篇的这句话来作今天读书会的结尾,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树一样牢牢扎根,成为你理想中的人,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 


2.当代愚公杰作——红旗渠

              高平市北城中学        韩梅

  这里是讲述中国最震撼真感人的故事,这里也是普通人平凡者练就成英雄的沃土。红旗渠——中国两大人工奇迹之一,今天傲然屹立在太行之巅,谱写了中国民族精神最壮丽的篇章。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河南林县的党委与领导者决定开渠调水,报告协商给山西省委是腊月二十九,报告批复是正月初五,神速。彰显了建国初期国家干部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行动力是多么高效与纯粹。这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旗渠人如火如荼的建设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原计划大干80天,完成建渠大业,结果理想的丰满代替不了现实的残酷。“崩山砸死我家牛”“挖渠占了我的田……”诸多问题迎刃而来,这时候不亚于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地位的“盘阳会议”召开,开启了修建红旗渠的新纪元。务实,责任到人,组织有序,运输队,后期部,设计人员,总指挥,风险队……一一安排得当,有序严谨。高空作业时,悬挂六七公分的绳索在腰间,手中拿一勾铲,在爆破时,深点峭壁,远离爆炸点倆米左右,但不可避免仍然存在生命与伤残的危险。这是怎样的精神,为了事业与子孙后代的幸福,舍我其谁,看到这些影像,禁不住泪眼弥漫。牺牲的人群里最小17,最大68。那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英雄,烈士。这群拓荒创业的人们,用火热激情照亮了每一天的平凡,并且激励这里的人民执着守望精神家园。

  “创业洞”“团结洞”“青年洞”无不浸透着设计者的智慧与人民的勇敢、勤勉。渠水与溪水(水库)的交叉设计更是水利工程的一项创举。设计员年仅27岁,因塌方而牺牲,但他的功绩与精神将永炳千古。

  “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1969年7月红旗渠完工。人群鼎沸,欢呼雀跃。千年期盼,一朝梦圆。

      胸怀梦想的人,总是充满了激情与力量。今天,他们已经把红旗渠打造成5A级景区。不仅造福于当代,而且福泽子孙。

  时光流转,穿越千年,愚公移山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太行山巅,更把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镌刻在这座丰碑之上面。

        奋斗者永不止步,梦想者永不停歇。今天我们每个中国人要做的事就是让牺牲者欣慰,让奉献者无悔,更让接力者戮力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6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