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1,2,3

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通阵)

译: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他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学会说软话、办硬事。

孔子和孟子曾都被君王问及打仗一事,两人回答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孟子在面对梁惠王的提问时,直接以“王何必曰利”怼了回去;而孔子则对卫灵公说,如果要讨论祭祀的事我还略知一二,但打仗的事我从来没听过,以一种十分委婉的方式打断了卫灵公。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工作中也不例外。说话体现的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到“说软话、办硬事”,其本质是以德服人,在敢于担当的时候又能考虑到他人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推荐书籍  《放弃的艺术》。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见通现)

译: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应该有底线,有原则,有操守!

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女通汝)

译:

孔子对子贡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并能牢记所学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把它们贯穿起来。”

一以贯之:反求诸己,遇事向内求。

孔子是一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人。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会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是不是自身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变,此刻能够做的事情是什么。这就是孔子“一以贯之”的“一”。其实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困难时要先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从治国理政来看,就是整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延续性。

推荐书籍  《认知天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灵公篇》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