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哥

前言

今年的教师节,马上又到了。

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想起一些老师。从骨子里说,我是一个比较尊师重教的学生,对于曾经教导过我、帮助过我的师长们,发自内心地尊敬他们。因为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财富多寡,能走到今天,都和学校的培养以及老师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饮水思源,应当有感恩之心!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想为老师做点什么。或发祝福短信,或打电话,或送束花……但十年寒窗,受教过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有些没有联系了,甚至有些老师,可能都连名字和容貌都记不起来了。但曾经这样一段师生情的经历,一直铭记于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准备写一篇随笔,送给我的老师。

教师节只有一天,所以每年只写一篇。写得都是我记忆犹新、感受最深的老师。权当一份思念和祝福吧。或许多年以后,可以把全部写给老师的随笔或文章,装订成册,就以《史记》的结构,称为《教师列传》或者《恩师列传》,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一)

今年,我要写的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林忠港,我们都称他为“港哥”。港哥是所有老师中,唯一一位我可以让我“平视”的老师,很和蔼,很包容,很谦逊。他让我感觉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很平等的。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亲切地交谈,没有一点隔阂。他像一位老师,又像一位兄长,更像一位朋友、一位兄弟。

虽然已经八年多未见,不过港哥的印象,我一直很深刻。身不高,也不胖,但肤色较黑。黝黑黝黑的。我们私底下给他起个外号叫“林包公”。此外,他有颗牙齿是翡翠色的。因为关系好,我们男生私底下还调侃过他说:“林老师,你这颗牙齿怎么是绿色的?”。港哥,总是笑而不语,但也从不计较。当然,要换作别的老师,我们也不敢问这个问题。还有,港哥有个招牌动作,就是上课的时候会经常勾一下裤子。我曾经有堂课闲得无聊,特地数了数港哥勾裤袋的次数,竟有十五次之多。我把这个“研究结果”告诉同学们,大家都笑我调皮,不过都承认这确实是港哥的招牌动作。

这就是港哥留给我的外在印象。不是一位严肃的老师,而是一位温和有趣的老师,就像是我们大家的一个朋友,经常被大家调侃、开玩笑,但又深受大家喜欢的一个人。

(二)

说起来,能和港哥结识,也算缘分。其中缘由,要从我们高一的语文老师——潜问根老师说起。潜老师是我求学以来,最敬佩的一位老师,没有之一。在他的教学里,有国家、有民族、有传统、有文化,而不是只有分数。他不单教知识,更教“做人”。他的为学风格,就犹如他的名字一样:潜心思考、笃志问根。他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中国人。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许多许多。正是在他的教育下,我开始有了民族、有了国家的感悟;也正是在他的教育下,我慢慢树立起自己的人格。所以,潜老师对于我,就犹若一座丰碑,一座让我从幼稚、无知、顽劣,走向成熟、走向思考、走向正道的丰碑。在他面前,我感觉自己很卑微,卑微到尘埃里。

正式这位我最敬爱的老师,教完了我们高一这一年,就要归隐家乡了。我特别不舍,之后在港哥布置的随笔作业上,我写了一篇思念潜老师的文章——《夏情》,满满数页,两千多字,字字皆情。港哥在我的随笔后面写下评语:

“优极!

在人生的驿站上遇到这样一位良师,足矣。

在学高身正的潜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的潜老师身上,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才是智慧的灯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发现,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潜老师教过的学生,特别懂得尊师,特别能钻研,对语言的感觉特别敏感。你就是其中一个。

我在我原来的单位——青田中学,虽被称为骨干,但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了潜老师的一席发言后,我决定调到附高,师从潜老师,学习潜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然事与愿违,我的想法没有实现,但我对语文教学的执着不会改变。

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曰:人生遇一良师,幸哉!

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曾遇到一位良师,但愿你能以此为起点,扬起生命的风帆,奔向胜利的至高点!”

港哥的评语,洋洋洒洒,句句真情,读得我热泪盈眶。可惜,就像港哥所说“事与愿违”,在港哥调到我们附高后,潜老师已经离开学校,归隐家乡了。然而,港哥的这种舍得放弃、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震撼了我。最深刻的教育,不是言语的教育,而是行动的教育。港哥,用行动告诉了我,什么叫做为学。看着他红笔朱砂批注的评语,我眼含热泪,但我的内心却笑了,欣慰地笑了。因为我知道,在潜老师这位“良师”离开后,我又遇到了一个“良师”。那一刻起,我深信不疑!

(三)

港哥的教学艺术,独具一格。关于语文考试,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难的就是作文了。我也是。每次考试,我的作文只能得40分左右。针对这个普遍的问题,港哥专门上了一堂写作课。他以武侠功夫做比喻,说写作文如学功夫一样,要经历三个境界,要从无招,到有招,再到无招。他说,文笔不好的同学,可以先学习作文的招式和技巧。先学会技巧,最后再返璞归真,走向无招。

我本身是个武侠迷,港哥的言论令我耳目一新。他以议论文为例,说了三点:立意、结构和内容。立意要深远,要立得高、立得远,要立向人性、立向国家和民族、立向世界;结构要分明,犹如盖房子一样,要把钢筋框架,搭建牢固;内容要丰满,讲事实、摆道理,要有血有肉,要在文中放入精炼的事例,给人以充实感。最后,再准备一个优美的开头和精致的结尾就可以了。然后,他挑选了数篇满分作为,按结构和技巧,逐一分析。

真是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我瞬间就听懂了。那种感觉,就像和尚开悟一样。从那以后,我有事没事,就拿着作文书到我们学校的后花园去钻研。后花园有个瀑布,二三十丈高,水珠哗啦啦地打落下来,溅到脸上,我恍然进入一个武侠世界,正在瀑布旁一招一式地练着我的剑法。

日积月累,我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一次模拟考,作文竟然考了57分,满分60。我欣喜不已,拿着卷子问同桌:请告诉我这是多少分?同学回答57分。然后,我再说请大点声。同桌很无语得又回答了一声。我就满足地哈哈大笑。虽然很骄傲很夸张,虽然港哥毕业后有说到,那57分是他故意给高的,那篇作文值50分左右,他是为了激励我。但那时,我确实开心。哪怕就50分,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来真的之不易。但我心里也明白,这都是研习港哥所教的作文招式所取得的成果。

为此,港哥还请我上讲台,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如何提高写作技巧。我信心满满,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地讲了半堂课。同学们也非常配合,底下掌声雷动。那一次,是我读书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次。也为我进入大学,甚至社会,能自然优雅地上台演讲和分享,做了一次很好的预演和铺垫。

再到后来的高考考场上,写作文的时候,已经一点也不紧张。未开笔,文章已在心中。提起笔,龙飞凤舞,歪歪扭扭,一气呵成。走出考场的时候,港哥还笑着问我考得如何,我很自信地回答他:作文绝对50分以上。他很高兴地拍拍我的肩膀说,那就没事了。后来,高考成绩出来,语文128分。高中三年,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当初翻书都没有考出这么高的成绩。真的是感慨良多。我通过对正确答案,估出作文分数至少有55分。那一刻,我心里,好感动。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港哥教导有方,才能让我能取得这个成绩。我内心充满感激!

(四)

除了教学技巧,港哥肚中的墨水,也深不可测。这点,在读高中时,就已经感觉到。我记得,有次周日晚上,要交语文的作业——随笔,也就是写一遍文章,每周例行。恰好那周,我和几个女生去爬山了,回来很累,就懒得写了。为了不让老师发现,我特地找到了一本很旧很旧的《读者》杂志,抄了刘墉的一篇文章——《骑虎难下》,然后把标题和内容,简单地改头换面就交了上去。我想,这下港哥肯定发现不了。为此,我还洋洋得意一番。

后来,随笔发下来了,港哥批复:优;此文行文老练,颇具刘墉之风!说实话,我看了大吃一惊。仅仅通过文章的写法,就能读出刘墉之风。可见港哥阅读之广,钻研之深。那一刻,我心里很服气。从那以后,我的随笔就不怎么去抄了,因为我怕评语发下来,又写着:此文颇具XX之风。

这还不够,在大学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让我更佩服港哥。我记得是在宿舍,我们舍友几个闲得无聊,就在吹牛,吹牛的内容就是我们中谁的老师更厉害。辩论许久,最终一致同意通过百度查询老师姓名,看哪位老师在百度上的报导更多来判定。我就输入“林忠港”三个字,发现很多国家级的论文网站上,都有港哥写的文章,满页都是。又大吃一惊。舍友们不置可否,说肯定是花钱买的。因为我们学校的研究生,要拿到硕士学位,其中有硬性条件就是要在某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大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花几千块钱去署名发表一篇。故舍友们有此推论。

我在想,港哥不至于这么有钱啊,都是国家级期刊。而且,他为人也绝不会这样做。为此,我打开好多篇来仔细阅读,真如老师所说“有血有肉”,其行文之老辣,文笔之精炼,立意之深远,我辈难以望其项背。由此我断定,这些论文含金量十足,绝非花钱发表。倒是我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惭愧!

我当初看我看潜问根老师的一篇文字,里面有杂文作家刘征先生写给他的一句题词:教泳者应下水,教舞者应登台。当初看到,觉得颇有见地,拍手叫好。也足见老先生对教育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好在,港哥教得了“泳”,也登得了“台”,我想也不负刘老先生的这句题词了。

(五)

港哥还是一个遵循古礼的人。如果说高中时期,关于港哥的事件,让我记忆最深的,一定是港哥的父亲和母亲相继离世的事情了。虽说重提此事,我的内心感觉有点不妥和不安,甚至会让港哥想起往事,不免心伤。但是这次事件,对我的教育意义很深远,让经历了一次“孝”的洗礼。我相信,港哥会理解的。

我记得,也是事发突然,突然知道港哥双亲相继离去的消息,全班都很悲伤,感觉很难过。我还给港哥发了一条短信,想安慰他。后来港哥回来了,他走上讲台,全班都很肃静。我们看到,港哥原本黝黑的脸庞,一片惨白,毫无血色;整个神情,极其憔悴,仿佛老了数岁。谁都能看得出来,港哥经历一次巨大的悲恸。他一句话也没有提及此事,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他的心情,仿佛感同身受。

那堂课,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嘻闹。因为,不忍心。课堂静悄悄的,鸦雀无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我仿佛感觉这是一场追悼仪式,是在怀念和追悼港哥的双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母在,不远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很多很多关于“孝”的诗词古训。那一堂语文课,对我来说,却是一堂“孝道”课。港哥用无声的教育,让我思考和感悟这个“孝”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除了对父母孝顺,港哥对学生的家长,也很有情怀。比如我父亲,就经常来学校找我。父亲是庄稼人,总是不修边幅,有时甚至刚干完庄稼活,没换衣服就来学校找我,衣服或者裤子上还沾点泥巴。这让那时还处于青春期、渴望女生青睐的我,总是很受伤。毕竟那时心智不成熟。

但老师们见到我父亲,都很热情、很尊重,非常有涵养。但所有老师中,我最喜欢是港哥的态度。他见到我父亲时,并未体现出那种客气和热情,而是一种自然和亲切,就好像见到是他的老朋友和家人一般。我站在他旁边,能心有灵犀地感受他身上的一种情怀,一种对庄稼人的情怀。

多年以后,我坐在动车上,玩着手机听着歌,眼角瞥到有一个穿着朴素的庄稼人,拿着编织袋,坐在地上。突然间,我感觉鼻子很酸。我脑海里浮现出当初港哥见到我父亲的情形,热泪盈眶。我想,那是同一种情怀,一种对待庄嫁人的情怀。因为我们的根,来源那里。

《苏东坡传》中,有一句苏东坡写给自己的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我相信,港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六)

港哥,总是以正向、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记得有次去他办公室,他拿出他和他大哥二哥的合影给我看。他说,我大哥二哥没怎么读书,比较淳朴;我是读书的,看上去就比较有气质。他很认真地问我有没有。我也很认真看了一番,真的有!然后他说,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气质就体现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一说,我就听进去了。一直到现在,我也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脑海里会想起港哥和我说的,多读一些书总会多一些气质。

还有一次,三八妇女节,学校组织女教师投篮。我和港哥一起站旁边观看。突然一个球横飞过来,我单手接住,运了几下传了回去。这时港哥说话了,他用鼓励的语气说,我看你球感非常好,可以去深入练习一下。这是一次非常小的事件,小到微不足道,但是港哥能瞬间发现你的闪光点,然后鼓励你、表扬你、引导你。让我感觉很舒服。

再有次,应该是去年底,突然有人申请加我微信好友,备注“快活林”。我通过了。然后,有段对话:

对方发来:“八年未见,如隔N秋”。

然后,我回复:林忠港,林老师吗?

对方回复:你有几个林老师?

我回复:林老师很多,但我从八年未见,推断出是高中老师。有看到你朋友圈喜欢书画,有提到中文,由此推断应该就是语文的林忠港林老师。

对方回复:你总是很聪明的。

注意看港哥的回复方式,总是很正向、很鼓励人的。他的眼光,总是关注到你闪光的地方。会让你不自觉地朝着他鼓励和赞许的方向去努力。

古希腊哲学家普洛丁说过一句话:眼睛如果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可见,港哥就这一个心灵美好的人。

(七)

以上都是港哥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地方。平常生活中,他也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他会带着他的女儿和我们一起去爬山,而且喜欢走野路。

他会私下和我讲一些小道消息,比如老毛、老江、老胡等,会谈论天下局势,朝廷分派,俨然一个谋臣。

他还在高中的最后一堂课,和我们分享了在大学的泡妞纲领。他说,要牢记七字方针:胆大心细脸皮厚。

关于他的事迹,还有许多许多……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高中也总会毕业的。我记得要走的那天,挺舍不得的。舍不得学校,舍不得同学,舍不得我们班“一个看一分钟就下课了”的47个美女,也舍不得老师们,包括港哥。

但直到走的那天,我没有专门去找港哥道别,也没有一起坐下来喝杯茶、吃顿饭。卷起铺盖,就这么潇洒地走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

来福建多年,这边盛行喝功夫茶,算是一种风俗,一种礼仪。我很喜欢这种茶礼,很有韵味。茶,喝的是一种意境。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渴望,就是和港哥相面而坐,我以茶礼相待,沐冠更衣,洗漱茶具,泡一壶好茶。你我吟诗作对,高谈阔论,共饮良茶。岂不快哉?

……

后记 

如果在文章的结尾,硬要我给港哥做个评价,那么我的评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我的江湖里,会一直有一个传说,名叫“港哥”。




2016年9月10日  凌晨3点  

   于福州小破屋

你可能感兴趣的:(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