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132天,7.3孔子四忧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32天

原文阅读: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道理不能践行,有了过失又不肯改正,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启发思考:

        这段话讲述了孔子的忧虑。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忧虑,比如说健康状况、婚姻情感、事业工作、环境污染,等等……但孔子认为人最应该忧虑的是什么呢?孔子担忧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徙,不善不改”。这是一种什么忧虑呢?孔子四忧包括了“品德修养、学习态度、行为准则、自省精神”,这是培养和完善一个人道德人格的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孔子自己忧心,也告诫自己和弟子们必须始终处于自觉和自省的状态。

        昨天与弘毅乐学书院的几位师友交流时,他们谈到,当自己向年轻人推荐《论语》时,一些年轻人认为学习《论语》没什么用。现代社会与2000年前社会变化这么大,语言差异那么大,没必要再学习这些古老的东西。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社会物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确是变化了很多,但人心人性却没有大的变化。

        孔夫子的这些话,也仍然适用于现在——我们今天仍然有这个问题。即使生活水平在提高,生产力在发展,但是世道人心中,值得我们忧心忡忡的这些事情依然是最重要的。孔子的忧虑也还是我们的忧虑。

        时隔两千多年,孔子的思想中虽然不乏有已经被历史扬弃、被时代所否定的元素,但更多的是恒久的美好与有效,这是很惊人的。孔子所希望的“提倡道德修养、终身学习钻研、坚持公正道义、能够知错即改”,依然是我们所遵循的做人的道理。

        我们知道,孔子和历代儒家都有十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要“以天下为己任”,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且认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汤一介先生认为,在现代社会,以儒家思想济世救人可能是过高的要求。但儒家思想今天仍有很大用处,就在于学习儒学能够“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处”。

        汤一介先生引用朱熹在《答张敬夫书》的话来做说明,“而今而后,乃知浩浩大化之中,自家自有一个安宅,正是自家安身立命,主宰知觉处。”

        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也不是能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到的。但无论社会时代如何变迁,不管个人遭遇什么环境,道德学问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到的,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就是为社会增进福祉。

        人的一生要时时刻刻修养自己的道德,才可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要不断地学习,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可以真正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听到合乎道义的话,要跟着做,这样才会在实践中为社会作出贡献;人免不了会犯错误,有了错误必须勇于改正,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最后,还是借用汤一介先生的话,读《论语》是一辈子的事,它有益于你一生。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读一本好书,会终身受用无穷。把自己领会到的做人的道理实践在日常生活之中,是一个领略人生中的真、善、美的机缘!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132天,7.3孔子四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