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仁政,王道

在前面我们说过,“仁政”与“王道”都是以每个人心中的“仁心”为基础的,君王将自己心中的“仁心”推行到政治领域,推到百姓那里就是人证。王道也是如此,和人正非常的相似,只要将自己的“仁心”“扩而充之”,并且推行到政治领域,也就是王道。虽然“仁政”是每一个人本有的,但是如果想要将其体现出来,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内修。“性本善”只是一个基础,但是想要体现出来“善”却是一种可能性。只要我们不断地将自己的“善”扩而充之,那么这种可能性、或然性,也就慢慢成为了实然性。而如果我们不去扩而充之自己心中的善,我们就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正是因为我们的理性和德性,才让我们和动物区分开来,如果我们抛弃了自己的心中的善,那么我们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

那么孟子是推行的王道,与孔子所推行的人证有区别吗?

是有区别的,而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孟子。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孔子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在孔子时期,虽然诸侯之间会进行战争,但是他们还是就会遵循周天子的一些指令的,还是有周天子的。所以孔子推行的“仁政”就是让诸侯“庶之、富之、教之”,然后继续遵循周天子,恢复“礼乐”。但是当到了孟子的时代,周天子已经不复存在了,诸侯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霸。所以孟子提出的“王道”也就是让君王“庶之、富之、教之”,然后以自己为中心,从而统一天下,让天下归心。

但是孟子所推行的望道,你是会遇到困难的。因为当时的很多国家是无法满足百姓的基本要求的,而且也和君王个人意愿有关,例如七国虽然有着那样的实力和时间,但也不想去推行人证。

所以后来新儒家提出了“开三统”这一个新的想法。

如果实行新儒家的政策的话,“仁政”就可以不完全依赖于君王的个人品质,可以不完全依赖君王。就算君王的个人品行不好,但依然能够很好推行人证。我们在之前说过,孟子也说一个君王如果虽然有不好的习惯,但只要能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也能够推行“仁政”。

所以“仁政”和“王道”的区别就在于,“仁政”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策略。只是想要恢复“礼乐”,然后再次归顺周天子。而“王道”则是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想让君王自己称王,然后实行“王道”,天下归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仁,仁政,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