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与高加林

于连出自经典名著《红与黑》,高加林是中国作家路遥所著的《人生》中的主人公,二人的经历极为相似,也经常被后人拿来类比,如果说于连是小资阶级在复辟与革命交织的历史背景下悲剧的代表,那么高加林更像是上世纪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欲以脱离农民阶层人物悲剧的缩影。

于连野心勃勃,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公正平等的待遇,渴望打破阶级壁垒,这价值观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很先进的,作者用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拿破仑作为主人公的偶像,这已经鲜明的指出了主人公先进的思想。他为了打破阶层壁垒不惜用丧失良心,玩弄感情为代价,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最终还是因为自己为人不正做事不周而被处决。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年轻人的身上都会有高加林的影子,他们心高气傲,好高骛远却不愿务实,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过分依赖父母,但是对于父母的态度确实那么的不耐烦;他们拿着自己的学历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不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在自我安慰与逃避现实中虚度一生。有原文为证:

“近一个月来,他每天都是这样,睡得很早,起得很迟。其实真正睡眠的时间倒并不多;他整晚整晚在黑暗中大睁着眼睛。从搅得乱翻翻的被褥看来,这种痛苦的休息简直等于活受罪。只是临近天明,当父母亲摸索着要起床 ,村里也开始有了嘈杂的人声时,他才开始迷糊起来。他朦胧地听见母亲从院子里抱回柴禾,叭哒叭哒地拉起了风箱;又听见父亲的瘸腿一轻一重地在地上走来走去,收拾出山的工具,并且还安咐他母亲给他把饭做好一点……”

高加林的形象多多少少代表了作者生活的年代中独生子矫情霸道和知识分子身上的某些缺点,在今天看来,高加林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但人性是复杂的,高加林同于连一样,也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这个农村娃子从小接受了较好的教育,自认为精神世界完全脱离了小农意识,他期待拥有更好的生活,在高考落榜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当自己民办教师的职位被取代时,他失去了以往平静的生活状态,认清自己沉寂只会让自己和父母一样沦为农民后,高加林内心的斗志被激发,他迫不及待要走出大山离开土地去发现施展自己一腔抱负的地方,不惜采用“走后门”这样违背自己的内心和原则的方式。对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言,高加林爱的深沉却也恨的咬牙切齿,这也促使他迫不及待的投入城市的怀抱,并最终沉沦其中,但这也让他如同浮萍一般,变得轻飘飘不知是要上天还是要下地。其实高加林始终没能脱离小农意识,在利益面前屈服逐渐失掉良心的的惩罚,最终以悲剧收场。

路遥

高加林内心深处也有股不屈的斗志所。其实这本书也是路遥的半自传,书中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有着路遥生命的影子。

路遥这个活在悲壮与苦难中的作家,曾经为了脱去自己身上的农皮,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即使一路艰辛,但他始终没有妥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类似的不幸遭遇。有的人被击得一蹶不振,有的人却选择咬牙苦熬。很多时候生活是公平的,谁能够承受什么样的苦难,谁到最后就能够收获同样级别的喜悦。

可见,二者身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头脑聪明,才华横溢,是同辈中的佼佼者;  出身贫寒,野心勃勃;                                自尊心极强,敏感多疑;                            长相英俊,身材健美,男性魅力突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连与高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