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工作法》是一本介绍Google内部高效工作法的经管图书。
作为产品人士,为什么已经很努力工作,却怎么也做不完,而且还不顺利?本书传授57个核心技巧,一次性把Google的高效秘密倾囊相授。
AI时代来临,与其担心工作是否被取代,不如改变低效的工作方式,找到让个人或者企业立足的强有力资本。所谓高效,并不是快速完成某项工作而已,而是把更多时间留给更有价值的工作。把握这个核心,就能很好地理解Google为什么能成为令全世界侧目的高科技企业。
本书适合企业中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稳住自己的核心价值。
作者:【波】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
豆瓣评分:7.1
内容摘要
提升工作效率的不是流程,是人!靠技巧节省几分几秒毫无意义,你需要的是创造未来的Google工作法。
我基本上都会把工作当场做完。哪怕是很小的工作,只要做完我就可以把这件事从我的大脑之中排除掉,然后专心去做下一项工作。如果把工作推迟,那么就永远也做不完。
如果任何事情都要“讨论”的话,那就什么事也做不了。
我们不应该害怕自己的工作消失,而是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用IT来代替自己的工作,怎样做才能够更加自动化、省力化。
如果你每年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那么这件事总有一天会被机器所处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空闲下来的时间做些新的事情。
如果你的行动比时代的变化更快,那你就能够遇见未来,甚至自己引领变化。届时,你将不是一个适应变化的人,而是一个控制变化的人。
效率化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提前一小时完成工作。而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工作,给更多的人提供帮助,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才是效率化的根本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缩短每一次工作的时间”其实毫无意义。
谷歌为了取得10倍的成果,“现在做”和“现在不做的话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做”的意识非常强。
即便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仍然能够采取行动的人才会成功。
整天忙于邮件的往来,岂不是本末倒置。要将无用的交流降到最低限度。
明确工作的优先顺序和品质要求是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
就算上司要求你周五之前做完,你自己也要将期限提前,并做好一个样品给上司确认。不但可以提高最终成果的精准度,还能够省去后期修改的麻烦。
在不了解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盲目分析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严密的逻辑思考,数字和数据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并不能创造未来。
不要将问题单纯的看成“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将其当做“需要学习的问题”来进行讨论,这样不清楚的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也更容易让团队成员都积极地进行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过:你无法在问题发生的领域解决问题。
首先通过检索获取一定程度的知识,然后再找熟悉的人询问,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向别人询问的时候,一定要提出自己的假设。
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技巧:冲刺工作法,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集中处理某件事情。
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每个职场人都应该读的书,他将告诉你如何高效的工作,或者说真正高效的工作!这里你会看到你对高效完全不同的认知。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本书教你的不是怎么将1小时的工作压缩到50分钟,这不是他的目的,你需要做的是去做更重要的工作;而缩短时间在将来会有机器人来做,而且会做的比你更好!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总是担心会被机器代替,但是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你担心了还是会被机器代替,不如拥抱变化想想怎么更好地配合机器,这样你将从“顺从变化转换为引领变化”。
上面两个观点可以理解吗?根据NLP行动金字塔的观点:首先改变信念,其次改变态度,再次改变能力与技巧,最后改变行动。只有从最深层的部分开始改变,才能最终改变行动。
接下来就讲一讲如何进行高效工作?高效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先想一想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工作的?我们是不是经常有开不完的会?我们是不是有很多决策需要等待层级审批?我们是不是经常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详尽的总结和分析?我们是否需要频繁的往返邮件并且等待回复......
这些统统都是不好的习惯!你需要做的是立刻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回归工作的本质。而不是被复杂的流程,更多的等待和确认来阻碍你的工作,因为这些只体现过去,不决定未来。
快速试错才知道什么是对,客户想要的是对的东西,而不是免责的邮件记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高效的工作呢?
排优先级,这是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
1.当前优先级最高的立即去做,做完就结束掉,不要想着同时做多件事。
2.在deadline之前给一个框架出来,避免返工和偏离预期。
3.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会用OKR,给自己设定一个伟大的目标。
4.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基本信息去问做过的人,这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可以,我希望你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份工作给你的时候,你是应该立刻马上的去完成,还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
实现目的只有这一种方法吗?这个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更高层的目的?如果我有别的办法实现这个更高层目的,是不是可以省去很多的工作?
究竟是选择站在革新的一侧,还是选择袖手旁观,不同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可谓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