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

每天清晨六点多钟,摊点小贩们就陆陆续续出摊,沿着人行道南北排成两行,中间留出近乎两米的通道供顾客们穿行。

早市热闹非凡,水果、蔬菜、调味品以及小零食,各种各样,琳琅满目。不管你是想买上一把青菜还是来几斤时令水果,只要有时间你转上一圈,总会满载而归。

我一直有晨练的习惯。通常在早上七点送孩子上公交车后,先在院子的跑道快步走上几圈,大概七点四十分左右去小区北门外的早市,挑选需要的菜品,水果。这样的生活已经维持了五六年,很多摊主也渐渐熟悉,谁家卖什么,总能在众多摊位中迅速找到,实在方便至极。

最近,却很少去,一周也就一两次。

前几日,送完孩子,大概是阴天的缘故天色微暗,冰冰冷冷的空气,一股脑扑来,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吸吸鼻子。算了,太冷,今天晚点出去散散步,正好没什么事情,逛逛早市吧。

许时太早,还是天凉了,稀稀拉拉的摊位零零落落的分散在路两边,只有几家三轮车上有明亮的照明灯,大多数都淹没在昏黄的路灯下。人行道距离西头地段正在施工,封闭了大约十米的路段,早市被自然分割成两块——东段长,西段短。我家距离西边近些,我也就懒得跑到东头,人是越方便越懒惰,也就几步路的缘故。可是也不全是我的懒惰,而是西头这为数不多的摊主里,有一半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我猜,他们摊位上经营的大概都是自己种植的,北方最常见,最普通的冬季蔬菜——萝卜、大白菜、大葱、菠菜等等,新鲜又便宜。老人们的菜品虽有重复,我都会买一些,这家买几个萝卜,那家买点青菜,只要不赶时间,我都有光顾。

这时,我发现施工围栏的拐角处,有一位六十岁多岁的妇人,坐在地上散落的砖块堆上,路灯下的脸满是期待。她面前的地上铺了一张塑料纸,上面凌乱的堆放着半红半绿的大石榴,有的则被打开,露出鲜红的籽儿,像被冷落的小孩,涨红了脸,羞怯怯地望着零零落落的行人。旁边放着两个大竹篮子,塞满了套着塑料袋的大石榴,她家的石榴很便宜,味道也不错,就是卖相不太好。因为上周买的还没吃完,我没有再次购买,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于是迅速走过,不忍回头看那眼巴巴望着我的石榴们。

两步之遥,是一位精神矍铄的七十岁大叔,他个头中等,慈眉善目,三轮车上放满整齐的菠菜和青菜,绿莹莹的闪着光。我顺手拿起一把,老人连忙拿起塑料袋装菜。瞅见我手中的菜品相一般,麻利的从车上挑出一把肥硕、更水灵的放进袋子,一边咕哝道:

“这把多好,拿这把!”

“好的,谢谢!两把多钱?”

“两块,一块一把!”

“啊......好......”

我在惊讶中扫码付钱,一边思忖:一大早趁着夜色,在地里摘了菜,马不停蹄地蹬着三轮车,换回一把一元的收成。即就是一把二元,三元,也不贵。大叔的邻居也是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把白白胖胖、大小不一的萝卜同样被堆在塑料布上,一个萝卜同样不到两块钱。青萝卜欢实地躺在地上等着买主带走,我喜欢买这种小时候常吃的萝卜。记得有一次去小区菜店,想买一根青萝卜,可店主极力推荐一种水果萝卜。买了一根,做出的菜,少了我熟悉的味道。从那以后,常备的蔬菜,我只买早市上老人售卖的,新鲜,不会缺味!

自从,手机微信里添加了社区购物群,我便很少下楼买菜。小到生姜,大到厨房电器,我都可以轻轻松松下单,坐在家里收货。

前些年网上下单只是部分人的行为,如今全民网购,扫码付钱也成了常态。人们吃的,用的都可以通过网络,不但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也便宜,对于我这样喜欢“宅”的人来说,实在很便利。

拎着袋子,我慢慢踱步往回走。早市有些冷清,是天气、时间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我不可而知,总之行人不多。

    早市生意已不同往年,我想大多数人都有察觉。社会的变革都是悄悄的,我们也是在尝试中改变。虽然有很多传统的行业谢幕,可是迅速会有新的角色代替。只是多年以后,这些如早市的摊点老人凋零后,随之的烟火气大概只存在记忆里了。

世界从来没有放弃过谁,只是它跑得太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