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

《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是李希贵老师关于教育的宏篇巨著。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教育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一、让因材施教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大家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但实际的实施效果却是学生的“被因材施教”。而为了“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选择放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李希贵校长带领着他的十一学校,通过开发适合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及恰当的教育形式来推动“因材施教”在校园里、课堂里的实现。就如李校长在此书的序言中介绍的“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程表,他们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这样孩子们在选择中,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最终成就了自我。

十一学校所实施的走班上课也是“教育需要放手”的最大体现。我并没有走入十一学校,对“走班制”的教与学并没有切身的体会,对其实际效果也没有直观的印象。但我相信,正如李校长所说的“这是一场静悄悄却撼天动地的改革。”既然是一场改革,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然需要这些改革者拿出勇气,迎难而上。

二、尊重个性,允许落后

在教师层面,我们得允许差异的存在。目前我们的教育战线在全面推进改革,提出“教育工作的三个聚焦”(一切工作向教学工作聚焦;教学工作向课堂聚焦;课堂向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聚焦),掀起一场疾风骤雨似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勇敢面对,首先是教学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再就是教学策略及方法上的选择、借鉴、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去经历,去承受。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发现那些走在改革队伍前面的教师,既放手和他们一起披荆斩棘,不断探究,又让他们充当传帮带的助手,让老师们互相搀扶着一路走来。在学生层面,我们更需要宽容与理解,要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的确每个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是人的智商终究存在差别,教育的力量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信息,自强不息,永往直前,所以给学生信息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三、赏识教育评价成为常态

从事任何一份工作,完成哪怕是很小的一项任务,我们都期待旁人来对我们进行恰当的评价。所以选择或制定一种非常好的评价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李希贵校长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比如让教师凝固成一个个团队,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需要集体智慧的职业。我们通过评价团队来促进团队的形成与发展,最终达到每一个个体的发展。第二,则是让广大学生加入到评价体系中来,让广大教师生发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感也了然于心。这样的评价最终会达到促进被评价者不断进步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