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瀛丨未来城市:空间干预、场所营造与数字创新

2020年8月18日,由泰伯网主办的WGDC2020(第九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科技与产业的共振”为主题,聚集了数百位空间信息领域学术界领军人、产业界领袖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领导人,共议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产业变革与发展。



小鸟很荣幸能成为本次会议官方合作媒体,在此首先祝贺WGDC2020圆满闭幕。接下来呢,就给城市规划师们推荐一则有意思的报告:
报告人:龙瀛
  •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

  • 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与执行主任


累计发表两百逾篇中英文学术论文,52篇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其中一篇热点论文、六篇ESI高被引和37篇一区),获得并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世界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家发改委等以及多家规划设计机构的研究项目资助,并与多家互联网公司有广泛合作。

今天和诸位讨论的主题是“关于未来城市”,当然我是从面向未来的设计的角度,从空间干预、场所营造与数字创新和诸位有这样的讨论。整体上来说,我非常愿意讨论,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背景。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很多同行在说到了下半场,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着广大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的空间需要有更高品质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城镇化遇到第四次的工业革命,我想我们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比如说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远程的办公,在线的会议,电子的商务展览,甚至还有在线的音乐会等等。同时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每一个原子的个人,我们的屏幕使用时间也作为一种非常主流的新的行为,占据着我们每日的生活。比如说我们调查的清华大学的学生,每人的屏幕时间是6个半小时,所以大家知道我们处于什么时代。20年前我们的生活,我想远远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模式。是什么促进我们有这么多新鲜的事物,新的空间,新的行为呢?实质上就是我刚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新兴的科技。比如说物联网,穿戴式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混合现实,自动化系统等等,还有人机交互。很多这样新兴的,颠覆性的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个人和生活。所以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展了这之后想和各位讨论的研究内容。比如说原来我们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这个层面上,我们愿意用一些科技,用计算机来支撑我们的规划。那么我想在未来,我们会有一个转变,我们的一些科技会更为深刻的参与到我们设计规划的过程。他们的目标,可能会改变那些我们现有的空间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不够灵活,使用得不够充分,浪费资源,弹性有限等等。同时,我们设计的方法,就是三个方面的耦合,我想也会更适用于我们新兴的需要,比如说刚才我们说的屏幕的使用。人的行为都变了,如何来适应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是改变空间的活力,参与感,还有在面向可持续目标方面的一些努力。这是一个背景,下面我来和各位讨论未来产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面向设计的层面。实质上传统我们要做规划设计,更核心的是空间的干预。比如说通过改变空间的形状,布局,密度,规模,来改善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来实现我们的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十年前有越来越多的讨论,就是参与式的设计,或者是场所营造。如果说空间干预是从物质空间的层面上,那么场所营造更多的是从社会层面上做更好的组织,提高城市活力。当然我这里的理论是,我认为空间干预和场所营造,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纬度还不够,未来的设计,面向未来城市的设计,还需要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数字创新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这是我提出来的未来城市的设计的理论,我想是三角形存在的。刚才我说的空间干预主要是物质空间的干预。场所营造,主要是社会空间;数字创新,作为科技的一个图层。比如说举个例子,如果要给每一户的住宅做装修,做改造,改善你的生活质量和品质。20年前主要是把家里面的割断重新做布局,比如说打开割断,或者是新布置一个割断,变成更多的房间,做上电视的背景墙等等,这是传统的空间装修的模式,靠空间干预。后来,我们又有一些社会层面上的讨论,比如说规定这是客厅,这是卧室,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现在我们如果再做装修,我想越来越多的是数字创新,有一些智能设备的使用,APP的控制等等。所以其实家里装修或者是做一个咖啡厅,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城市街道广场也是一样的逻辑。数字创新如何参与到未来的空间设计有三个路径:第一个是以物联网的方式植入到我们的物质空间,让每一个物质空间,每一个路灯都有物联网,可以来记录他使用的状态,这样让我们的空间变成有生命,所以路径一就是数字创新的模式。路径二通过场所营造的方式,比如说举个例子我们开发一个小程序,或者是APP,来让空间和个人有互动。比如说我们规定学院里面的一个会议室,周五的时候就变成了开patty的场地,这是传统没有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大家投票决定一个空间的功能。路径三,我想他并不是通过参与到物质空间,或者是通过参与到社会空间,他是以数字孪生的城市,比如说我们参与到线上的空间或者是虚拟的空间。比如说现在有一些论断,说未来的城市设计可能会和游戏的开发室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和讨论。因为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时间生活在线上,那么我们线上空间的营造也同样很重要。这就是我提出来的三角形战略的理论,同时给出三个数字创新参与到设计和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线上空间合作的三种路径。下面举一些例子:刚才可能说得比较枯燥一些,实质上我给出这个理论之前,并不是凭空出来的,是我对有的全球头一百年的设计的事务所做了一些综述,发现实质上还是有很多机构,在创意上,设计层面和施工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我也和一些建筑师有讨论,他们也认为未来20年、未来10年,设计可能有一些新的迭代。比如说我们看到SWACO做的设计,传统的自行车道,比如说北京的就是铺上粉色的铺装,标识自行车道的边界,并给别的出行方式的人一定的警示的作用,不要跨过这个边界,或者不要占用。现在这种作为边界和导引的系统,有的时候就不需要物质空间上的铺装作为隔离,通过一些数字层面上的创新,比如说利用一些灯光来标识这个边界,可以让我们的空间更为弹性。当然了,还有一些布道的能量设计等等,都是用数字创新的手段来代替传统的边界和导引。传统的都是物质的存在,现在是靠数字方面的产品来实现。在智能的室外公共空间方面,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事务所关注数字化的和动态的建筑的立面,或者是构筑物,或者建筑物的立面,比如说SOM做的一些创造,都让我们的空间更加灵活。让我们的空间随着时间灵活,可能不同的人看的空间的模式都是不一样的,IROP他们也做了一些设计,这和我们传统上每个人看到的空间都是一样的,空间在未来的十年一旦设计好,除了老化,剩下的是一成不变的,和这个模式是有所不同的。现在除了在大尺度公共空间的方面还有小尺度,家具也有越来越多的讨论,比如说和实施的方案,比如说智能的广告牌,这些都是很小的设施,当然现在也很普遍了。智慧街道的家居,垃圾筒,座椅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创新方面,我们观察到的一些努力和一些实例。当然,还有在一些场所营造方面,数字创新也参与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比如说我清楚的记得大概20年前我去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看到一场演唱会,当时他的舞台的设计就不是靠人在场与场之间来推着道具,完全数字创新的模式,靠屏幕,靠投影,靠灯光就实现了一个舞台空间的智能的动态的变化。现在类似于这样的技术,在公共空间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例子,比如说他们做的这些实验,比如说通过一些灯光的效果,让这个场所,让人与场所有一些互动。比如说“北京甲板科技”,他们也做了很多智慧的公园,对于促进场所营造都有很好的支持的作用。现在还有一些例子,致力于第三个路径,就是线上的空间或者是线上的实体,既然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六个半小时关注线上的空间,那么未来就有越来越多的设计是参与到线上空间的设计。实质上,头段时间我看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公众号上,一位老师参与到了游戏的设计,里面的建筑物。我想这也设计的一种拓展。第四个方面,我想和各位讨论一下,刚才我说了我们的理论,三角形,三个路径,还有不同方面,现在或多或少的有深入程度的一些实例。他们有什么作用呢?比如说数字创新,融入到了空间干预和场所营造,和传统的只有空间干预,或者只有空间干预和场所营造,有什么样的优势呢?这里稍微的做了一些举例,比如说空间干预的方面,可以有更智慧的创意,数字创新对这方面有推力。这是工业化设计,这是建造,有了数字创新之后,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可能在未来,公众参与是默认的一个场景,现在我们还说参与式的规划和设计,我相信在未来,可能一个规划,一个设计,一个面向未来的创造,想不参与都难。还有氛围的营造,还有多个团体之间的沟通,这些都是数字创新对于场所营造方面的普及,本身还有更为交互的设施,人与自然,人与物质空间。物质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互动,当然数字创新还会支持一些平台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实质上,这个三角形相比传统的设计的模式,我相信他的作用一个促进了交付,刚才我说的人与空间,自然与线上环境,线上与线下的交付作用。第二个方面是增强,比如说增强我们的空间,城市的空间,公共空间,私有空间,室内空间,室外空间,它的安全性,它的舒适性,它的感知,它的幸福感。数字创新一定程度上也代替了传统上的边界,一些标识,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这会使我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虚拟化,数字化,不需要靠规就可以。另外,数字创新为我们的空间提供了比如说网络,充电,广告,还有导引,还有数字创新活化了我们的空间,比如说可以打造一些事件,同样的一个空间,不同的小时都有不同的功能,还有公众的参与变得默认。还有数字创新让我们的空间更加多元,同样的一个咖啡厅,可能早上还是一个早市,中午开始就变成了咖啡厅,晚上变成了一个集市,都是有可能的。这也是现在的物质空间所不具备的。整体上我认为下一代的设计,会对我们的空间有不同方面的促进作用。当然,我个人也隐隐的有一点担忧,这种数字创新可能之后不能受益的是一些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的一批人,我们说的未来城市,谁的未来城市?是不是中产以上的未来城市?受剥削的一些人,他们的未来城市的空间,他们的设计是什么?有可能他们是最后一批受益的,所以这个我们还是要对科技革命,对空间的影响,对设计的影响有一些敏感,这也是很重要的。刚才我们看了很多小场所的面向未来的创造,现在也有很多整合的创造,越来越多的未来城市空间也都提出来。比如说有google,万科,雄安,腾讯,上海联通,丰田都在打造未来城市,怎么打造?我相信三角形的理论和三个路径对这个会有一定支持,我们在这个例子里也看到了很多。看到这么多未来城市的创造,无一例外的都是非常大规模的拥抱数字创新的一些应用。我们实验室在这里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比如说我们在数字海岛的设计领域,充分考虑自然,我认为未来什么是不变的?可能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变的,人类对自然的拥护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充分的考虑了自然、科技、线上线下的一些互动和耦合,充分的把数字创新技术在这个空间有一定的植入,同时还在上海的老城也做了一些面向未来的空间的设计,三个路径在这里有所引入。同时在学院的一些小场地也在做一些探索,同时还致力于研发一些小的传感设备,来支持我们空间的智能化。现在很多同行都在讨论,或者是社会都在讨论智慧城市,我们实验室更为关注的还是智慧城市在空间上的投影是什么,我们是否也高度认可未来万物互联,物联网,穿戴式设备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会有越来越多的营造,可能也会变成一个默认的模式。所以我刚才就简要的阐述了一下未来城市空间的创造、设计,一个三角形的理论,我认为我特别突出了数字创新在未来,这将和场所营造,与空间干预一同来促进空间的可持续,如上就是我的报告,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龙瀛丨未来城市:空间干预、场所营造与数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