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非理性信念,拆解情绪

情绪是我们活了多长时间,它就陪伴我们多长时间。我们只是认识,却不熟。他了解我们很多,有时还能对我们进行控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捕捉情绪产生过程中的非合理信念,并对其进行拆解。


不管你相不相信,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自己的非合理信念定时炸弹。平时和蔼可亲的一个人,一旦不小心碰到了这个定时炸弹按钮,就会爆发出巨大的情绪。

有些人的按钮和人际关系有关,他们平时非常平和友善,对每个人都很好的人,一看到某类型人就无名火,怎样都不舒服,恨不得弄死对方;有些人的按钮和环境有关,一秒前还很开心,结果回到家发现房间被弄乱了,就开始生气;有的是和自己有关,每当自己的努力被误解,就会生气的回击,你的想法也不怎么样!结果通常是更被误解。

这种情绪导火索似乎会绕过理智,直通情感,完全不受控,所以大部分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藏着这个定时炸弹,平时尽可能不让别人碰到。老同事、老朋友、相处很久的爱人,这些亲密的人难免触碰,那么就需要互相了解,知道对方底线。

但是,躲避始终是权宜之计,尤其在压力和紧张环境等更大挑战的面前,带个炸弹总有一天会被炸成重伤。

我们该如何拆解情绪炸弹?首先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01 情绪ABC模式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产生的机理是ABC模式,

Activating events 诱发事件

它可以是现实的事件或预期将要出现的应激源。如对方失约;没能获得自己渴望的提升;经历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约或沉重的打击等。

除当前事件,也包含对过去事件的看法。如被自己所爱的人拒绝的痛苦记忆;对未来、预期可能发生的事件和情境的看法,如打算让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等。

诱发事件是你记忆中的、当前体验到的或将要发生的令人担心的各种事件的总称。

这些逆境事件诱发、刺激并且唤醒了我们的思维、理性和非理性信念系统以及自言自语的述说。

Belief 信念

信念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主要指自我救助的、应对性和适应性的反应,引发健康的情绪;非理性信念是自我伤害的、自我挫败的、不适应的反应,导致不安的情绪。

理性信念更多的是引发轻微的不安情绪,如担心、不快、烦恼或几分伤感,通常在感情上是冷静的、温和的。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等到更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且获得更大的满足。

非理性信念将导致焦虑、愤怒、抑郁以及情绪失控。

外在逆境不可控,但是信念是可调整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影响结果。

Consequence 结果

结果是由我们的信念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情绪方面的结果既包括焦虑、愤怒、抑郁以及其气他不愉快的情绪,也包括幸福和满足感等积极的愉快情绪。

行为方面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自我救助性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我伤害的、适应不良的。

我们的不安情绪主要源于我们的非理性信念以及我们对事件和周围情境的自言自语的述说,而不是源于实际的事件和情境本身。

比如,疾行的火车上,一个24岁大小的男生,望着窗外,喊道:“爸,你看大树都在往后走!”父亲微笑着看着他。坐在他们旁边的一对情侣同情地看着这个孩子气的男生。忽然,这个男生又喊道,“爸,你看,云在跟着我们跑!”那对情侣忍不住了,对那个父亲说:“为什么您不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病呢?”那个父亲笑着说:“我去了,我们刚从医院回来。我儿子生下来就看不见,今天是他看见这个世界的第一天。”

那对情侣因为24岁大的男生做出孩子气的行动,第一次是产生了同情信念。第二次是产生了同情地告知行为。最后听到了那个父亲的话,情侣应该就是和他们一起重新欣赏窗外的风景。

他们因为信念不同了,情绪的感受和行为都发生了改变。

我们常常以为是事件引发了情绪,其实是你内心的看法引发了情绪。情绪只是信念的外显。

当你改变了信念、你就改变了感受;改变了感受,也就改变了行动;这些行动积累起来,就开始慢慢改变命运 。这样你才会成为自己的主控人。


02 非合理信念的3个特征

古希腊哲学家指出:“人们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人们对事物持有的看法所困扰。”

诱发事件我们不能进行改变,我们要做的是改变非合理信念,让它们产生好的结果。

因非理性信念可能会掩盖、阻碍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重我们的健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类似的非合理信念常常有3个特征:

绝对化:必须、一定要......  天生如此......  应该......  绝不可能......  总是......

常用的话语:他没权力这么做;我天生就是个没用的人;他从来都不信任我……

可改善为:我想、我希望、如果能......会更好

以偏概全:全部、所有、全都、没有一个

常用话语:这个社会,付出了也没回报;所有的牛人都会英语;大家全都比我好……

结果:对自己自暴自弃、自责自罪;对他人一味责备、敌意和愤怒情绪

灾难化:全完了;彻底失败了;没有机会翻身了……

常用话语:我全完了,这一次失败,我就永远没有机会翻身了......


这些限制性信念很狡猾,都是自动的、潜意识的,不留意的话很难注意到。所以情绪爆发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 尝试捕捉到脑海里这些一闪而过的,影响了你情绪与行为的想法。


举个思维训练的例子:

这个过程并不难,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曾在一群9岁的孩子中训练这种思维,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通过ABC法则改变了想法,下面是其中一位叫琳达的9岁孩子思维捕捉和转变的过程——

A (诱发事件):我不喜欢我们的新老师瓦先生。昨天他叫我到前面去解一道数学题,我做错了。他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对我说,我需要多花时间念书,少花时间做白日梦。

B (想法):瓦先生不喜欢我,他会一直找我麻烦,现在每一个人都认为我是个失败者。

C (后果):我觉得自己很愚蠢,我只想站起来离开教室再也不回来。

捕捉到背后的信息以后,琳达尝试改变想法:

B (想法):一道题做错也是很常见的,同学们也许不会因此认为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C (后果):虽然我还是不喜欢瓦先生,我开始在他的课堂上更专心和更小心一点,希望下一次答题时会做对。也许他会慢慢喜欢我。

通过捕捉这种一闪而过的信念和假设,一个9岁的孩子也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生活。

本质上,这其实是一种不断做“现实检验”的过程,也是另一条更加现实的自我迭代之路,我们的信念通过不断地比对真实的世界,自我升级自己脑子里的系统。从这个角度看,每个引发你情绪的人和事、每个情绪,都是你的智慧之源。


清楚情绪产生的过程,捕捉我们非理性信念,对其进行拆解,扭转,最后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今日精进

深陷情绪的人可能会有什么信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捕捉非理性信念,拆解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