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2】——在困厄中彰显品格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得起不来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难道有德君子就应该这样陷于穷途末路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小人一遇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感悟】

一、孔子如何化解“在陈绝粮”危机

孔子在陈居住到第三年的时候,吴征伐陈,楚出兵救陈。楚王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将拜访楚,走到陈、蔡之间。陈、蔡的大夫们相与谋划说:“孔子是贤能的人,他所刺讥的都切中诸侯之痛处。他在这里久居三年,我们所做的都不合他的意思。现在楚这样的大国来聘请他,如果他在楚得到重用,我们这些大夫就危险了。”于是派兵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山野,发生了“绝粮”事件。

《韩诗外传》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诗》《书》习礼乐不休。” 在绝境之中,孔子用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感召弟子,他带领弟子们读经习礼,以此来坚定理想和信念。精神的力量最终战胜了物质的匮乏!

传说孔子把岸边生长的一种叫蒲的植物拔出来,上边的绿茎不能吃,可下边的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和弟子们吃起了蒲根,一连七日,孔子他们就靠蒲根生活下来。后来,这种蒲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圣人菜”。“圣人菜”凉拌、红烧味道都很美,成了如今淮阳的一道特色菜,有客人自远方来,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围困孔子一行的人,见孔子他们七天都没饿死,还天天在一起弹琴唱歌、诵经讲学,看来孔子是真“圣人”呀。加之孔子派子贡出使楚。楚昭王兴师来迎孔子。陈蔡之厄于是结束。

后人在孔子被围困的南坛湖心岛上建了一座圣人庙,又称厄台、绝粮祠,学名叫“弦歌台”,弦歌台正殿两边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记叙孔子这次遭厄运的对联:

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

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

弦歌台的正门被称之为“美富之门”。传说此门非常神奇,历史上每次大门洞开,都会给南方带来鸿运。弦歌台共有三个门道,历来只开东侧门。因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对他都很尊崇。中间的正门是给皇帝进出的,西侧门是罪臣赎罪的通道,东侧门是文武官员黎民百姓的通道。

一代文学家王禹在陈州《厄台碑》中,将孔子厄于陈蔡与“天地厄于晦月,日月厄于薄蚀,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里”相提并论。“唐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赞孔子陈蔡绝粮是“圣人齐日月之时,不能违日月之道也”。

二、如何看待子路愠

朱子《集注》:愚谓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

“子路愠见”,一个“愠”字,突现子路性格,使我们 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君子亦有穷乎?”的“亦”(也),道出千般委屈,而孔子答“君子固穷”的‘固”,与“亦”相对,不愧是达观知命的长者风范。

孔子还对子路说:“《诗经》上说‘不是兕牛,不是老虎,沿着那旷野走’。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  子路说:“我以前曾经听老师您说过:‘常做好事的人,上天以好运来报答他;常做坏事的人,上天以灾祸来惩罚他。’如今老师您积累仁德,心怀仁义,长时间推行您的主张,怎么也会如此穷困呢?”  孔子说:“仲由不懂啊。我告诉你,你以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吗,那么伯夷、叔齐就不该饿死在首阳山。你以为聪明人一定被重用吗,那么王子比干就不该被剖心。你以为忠诚的人一定得到报答吗,那么关龙逢就该不受刑罚。你以为劝谏的话一定听吗,那么伍子胥就不该被杀。遇不遇明君,是时机决定的;贤与不贤,是才能决定的。君子学识广播,谋虑深远,却遇不到明君的多了,哪里只是我孔丘呢?再说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不因为没人欣赏就不芳香。君子修身讲德,不因为困窘就改变气节。做事在人,生死在命。因此,齐桓公在莒国产生了称霸的愿望,晋文公在曹国产生了称霸的决心,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围,立志图强。所以说,处于下位没有忧愁的人,就是考虑得不远?处于下位还常常快乐的人,就是志向不大?你怎么知道他的心情呢?”  子路退出去以后,孔子又叫子贡到他跟前,把对子路说的话跟子贡说了一遍。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实在是博大精深,所以天下没有谁能接受。老师您干嘛不把您的主张稍微降低些标准呢?”孔子说:“赐啊,优秀的农夫懂得如何播种,不一定懂得如何收获。优秀的工匠能做出精巧的东西,不一定能修理。君子能培养他的道德修养,创立政治主张,抓住主要的东西,理清头绪,不一定别人就能接受。如今不主动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创立出仁德的思想主张,却只求别人接受。赐啊,你的志向不够远大!你的想法不够深远呀!”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孔子也像先前那样问他。颜回说:“先生的学问最大,天下不能容得下。虽然这样,先生推行它,世人不用我们的主张,是掌握国家的人丑陋,先生有什么错误?不被收容才更显示您是君子。”  孔子高兴地感叹说:“有学问哪!颜家的孩子,让你富有、多财,我给你当总管。

三、君子固穷

有的人将“固穷”理解为一辈子安守贫穷,这是误解。本章是指君子在暂时遇到坎坷时,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史记·孔子世家》在“子路愠见”之前还有“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的记载,刻画出圣人在危难时的高邈风情,使我们目睹“君子固穷”的风度,更是印象深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孔子“在陈绝粮”,固然指的是经济穷困,但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穷困方面,举凡人生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 范围。圣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凡是到了危难关头,圣人都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走出困境。而不会“穷斯滥矣”,胡作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

说到底,就是一个人应当如何战胜逆境,走出困境的问题。自古雄才多磨难,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豁达一点,人到山前必有路!

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政治理想非常坚定,“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受任何利诱和干扰,而且他的政治理想具有普世精神和献身精神,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此时读来,眼前更有孔子的榜样,不再是读了就过去了!会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坚强我们的意志。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2】——在困厄中彰显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