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

清晨,吃完早餐,洗净双手。在整洁雅致的房间里,穿着舒适简约的棉麻服,放上巫娜的古琴曲,点️一支香,煮一壶好水。水沸后用滚烫的水清洗茶具,铺好茶席,将经过高温清洗的青瓷盖碗放置右手边,透明玻璃材质的茶海放在左手边,再将品茗杯、茶道六君子、茶巾、干茶,按照美和便利的原则分别放好。洗茶、闻香、斟茶、品茗。晨起最喜欢先喝正山小种,满屋子都会飘着甜甜的薯香味,茶汤金黄有质感,入口即化……

图片发自App

我喜欢喝茶,也喜欢泡茶,更喜欢与人分享茶,我享受这个过程。我与茶有说不清的缘分,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到抵触,再到平常心。

相识,因为家庭。

听奶奶讲,爸爸一代小的时候,家里曾因为历史背景原因,有那么一段揭不开锅的日子,奶奶就是靠买卖茶叶养大了五个儿子。后来这五位叔伯包括父亲,还有他们的下一代,也大都以经营茶叶为生,从种植、加工、包装到批发零售、茶叶市场投资,我似乎是为数不多的这一代没有继续家业的孩子。

但我的成长里充满了和茶有关的记忆。从二三十年前,茶叶市场整体不规范,进货时遇到假茶的概率很高,树叶冒充的、花茶里拌香精的、改包装日期的、乱喊价的,到十几年前,茶叶突然开始盛行,越来越多人开始喝茶了解茶懂茶,对茶品质有更多要求,茶叶行业也变得越来越规范和理性。好像间接印证了盛世兴茶。

父亲是一位心中蛮厉害的商人,厉害不是指获利很多,而是经商有道,踏实靠谱又很聪明灵活。比如,他坚持做茶有将近三十年,每年都会去很多地方看茶,我跟他一起去过的就有杭州、福建、信阳、郑州、西安等地方,去茶叶市场各家看新茶和包装、比价,去茶山上看茶树,茶农家试茶、收茶。有些新茶很伤胃,再加上试茶会喝跟多款,不乏品质差的。

和茶有关的,除了茶叶本身,还有不同的杯具器皿、茶盘、茶宠、玉石、插花、香道等,都会接触。仅紫砂壶一样就可以写一篇文章。

小孩子不建议多喝茶,父母以前又喜欢泡浓茶,所以小时候的我对茶的印象是苦涩、难喝,所有的茶也差不多一个味道。从未想过认真了解。

相知,起源于小小功利心。

那时的自己,要强,想尽可能的多学。很多人问到家里做茶,而我却不懂。想想自己家里做茶,了解起来也方便,加上回到家里又闲不住,家里茶多,总是一个好的消遣方式。

机缘巧合,遇到了带我入门的老师,便开启了上午理论下午实践的系统学习。父母不喜欢理论,我没敢告诉他们我在外面偷学,担心被嫌弃。我自己也不是很坦然地学茶,毕竟大大咧咧惯了,茶还是蛮文气和秀气的。入门后,脑子里有了相对系统的概念,包括种类历史文献及对应的种植存储冲泡等,就剩下到处喝茶,去培养味觉和嗅觉的敏锐。老师说,要喝出个一二来,至少喝五年。

相爱,因为了解和陪伴。

了解茶就是你进入茶圈或者蹭茶的敲门砖,也是我热爱的起点。刚懂时,我就有点兴奋地到各处茶城茶店蹭好茶。领导刚好喜欢茶,也会经常会送我一些,同事遇到跟茶有关的也会来问我。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看家里有什么好茶和新茶,父亲调侃我说像“小强盗”一样。那时的我,提到茶,眼里都会有光。

而后来因为一个听起来有些任性的原因,去了北京,茶成了我的陪伴,我也遇到了我的第二位老师。刘老师在那段时光对我非常照顾、评价也很好,有茶会或新茶都会带上我,再加上那时的心境,对茶的理解和品鉴也进一步加深。比如品茶可以品出泡茶人的特点、茶的年份、季节和山头。

后来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活动,去了不同的茶山和茶农家,对茶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更新,而这两位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多,也很感恩遇见。父亲现在是我的第三位‍老师。

图片发自App

抵触,或许因为物极必反,失去了平衡。

喝茶的年轻人总是偏少的,而年长又认真喝茶懂茶的人,大都儒雅,且会讨论佛经、禅等。这些都使人心生静气和文气,显得稳重。似乎都是好的,或许是过了平衡,我怀念那个内心住着孙悟空、活泼、大大咧咧的自己,莫名的开始抵触茶,泡茶也变得笨拙和心不在焉,甚至避开所有和茶有关的。

最终,开始回归平常心。茶,本身不过是一款味道还不错的饮品。

Time makes more converts than reason. 不知是不是我与茶的关系也折射了自己与世界及自己的关系。无论如何,我与茶的缘分和故事都已在身上烙下小小的印记,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