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星期四,天气:雨转晴
三年级开始,孩子们也算是真正地接触写作了。作文也是让很多老师、孩子、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作文的分数,也常常是语文拉分严重的部分,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写好一篇作文呢?
接下来,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孩子写作文的一些感想和方法吧!(这些内容,是我查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多年写文经验的分享和感悟。)
写作文,在确定好题目和中心主题后,一定要让孩子写一个文章的文脉,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
写思维导图的意义,就是让孩子更加清楚文章的结构。我平时让莹宝写日记或者写作文时,用得最多的结构就是总-分-总。
比如写一篇《猜猜她是谁》。比较常规的结构就是四到五段。杜绝三段式,切记!
因为四段到五段结构完整的小文章,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是会比较讨喜的。
回到《猜猜她是谁》这篇作文。正常来说,她应该是同学们都熟悉的人,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写的她,不是同学就是老师。
我们可以分为五段,通篇用第三人称“她”来写。
第一段可以先描写她的外貌特征,一定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虎牙、小酒窝、脸上的痘痘、眯眯眼、皮肤比巧克力还黑等等。
第二段可以写她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事的方式等。比如写同学,她是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的,她是乐于助人还是自私自利的等等。
这里要强调的是,写文章尽量扬长避短,多写别人的优点,宣扬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文章才更有价值和可读性。
当然,如果你硬要写一些缺点,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那么就用对比衬托的方法,通过写其他同学的不好,来侧面烘托主角的好。
或者直接可以用误会的方法,即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现主角的优秀。讲简单一点,就是先制造误会,再解开误会;先批评,后表扬。
第三段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展现她的人物形象。比如她是乐于助人的人,具体的表现在某一件小事上呢?事情写得越细越好。
描写事例之时,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比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我时常跟莹宝说,细节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细节描写好了,一篇文章也变得活灵活现了。没有细节的文章,就像是一个空心萝卜,也犹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失去追求和意义。
第四段,可以写我与她的交情,以及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可以是有趣的、难忘的等等。
当然这段的内容,也是为了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让同学们有猜测的依据。(我会写的人,自然是与我比较亲近的人。)
第五段,也就是最后一段,可以总结她的一些特征,然后反问:那么,你现在猜到她是谁了吗?
不必告诉读者她是谁,让读者自行猜测,这样既有趣味性,仿佛是在与读者互动,而不是自说自话。
同时也与题目相呼应,点明了主题。
从刚刚《猜猜我是谁》的成文解析,我们不难看出,写作文,一定要注意的三个点。
1作文一定要往小的方面去写。
文章要挑小事来写,也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出一个大主题、大道理。
因为大事对描述的能力要求极高,孩子们很难驾驭,而且很多话题都被大家写烂了,都是千篇一律,难以写出特色和新意。
比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句比喻句也是看得多了,会产生视觉疲劳。
只有小事才能写得与众不同,写得更加细腻入微,也显得更加真实亲切。
2作文一定要有细节描写。
文章要抓住细节来写,相同的一件事,由于不同的细节,也能写出新意。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还有鲁迅的《药》里对康大叔取钱时,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其实细节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3作文要写出画面感和情感。
通过文字把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或者人物的感觉。
讲得通俗一点,其实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扩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并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
人物情感的抒发,更有代入感,也可以升华主题。
写作文的理论明白了,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些呢?以下几点,可以给大家参考。
1、丰富孩子的生活,假期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玩多体验,积累更多的阅历,让孩子的感情丰富起来。
2、多看书,看各种不同的书籍。阅读的时候,要进行思考,想一想别人这样写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有时间可以多写写读后感。
3、选取好文好句,适当背诵一些优秀范文,然后指导孩子进行仿写,仿写文章的结构。
记住:模仿是创作的基础。先模仿,再创新!
4、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多对孩子的习作进行鼓励,引导孩子多读多修改自己的文章。
好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地练习,不厌其烦地修改,才能写得一手好文。
5、养成写日记、周记、小练笔的习惯。哪怕只是写上几句话,只要有动笔写了,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但是一定要坚持,千万别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其实写作文,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只要每天坚持输入(读),加上每天坚持输出(写),作文在大概率上会得高分。
还有家长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多夸奖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请一定要相信,好文章是改才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