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偶感

上班之后一直在思考,我的人生定位应该就是一位医生了,但我要做什么样的医生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我所愿,一进来就大包围抽血检查亦非我所愿。患者是人,不是机器,重症患者除了需要精准的药物、先进的监测仪器,更需要的是细致的护理和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能以最低程度的药物副作用、最少的有创操作为患者赢得最高的生存机率和质量,是大部分医者的愿望,但能做到的有几个?我常在尝试,高血压引起急性左心衰,迅速降压加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以省下深静脉穿刺操作~进食不足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快速补液加上药物降钾治疗可以省下穿刺的痛苦和血液净化的高治疗费用~癌症患者气促低氧,听听诊,呼吸音减弱,做个普通b超发现胸水,立马穿刺引流缓解症状省下插管上呼吸机的痛苦~个体化治疗需要耗费更多的心力,而且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需要有耐性和时间边治疗边观察,需要顶住医院创收的压力。体制之内,我的仁心仿佛跟很多理念都有冲突,谁又能承担得起生命的重量?万一我判断错误呢?我会不会因为想帮病人省钱,减轻痛苦而得不偿失?但我还是相信,经验对于一个医生的重要性比科研和论文更甚!当博士为找不到患者低氧血症原因而频繁换呼吸机的时候,我听听拍拍患者双肺就知道她哪边气胸了;当泌尿外科推一个无尿的患者下来ICU血透,我摸摸扣扣他的膀胱就知道尿管堵了;当看到监护表上24小时没有一滴尿,别人想着是血透,我想到的是检查尿管通不通畅。。。当然,拔了尿管之后患者一下舒服了。这种个体化治疗真的不容易,时间、精力、人员配备样样都要跟上,看到混日子的一些同行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提醒他们,当然我不想变成这样的人,累点就累点吧,相信好人会有好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班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