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说服的武功秘籍,学会了它走遍天下不犯愁(全程干货)

当想和老板提加薪时,我们总是不知道怎么开口?伴侣的生活习惯太糟糕,我却怎么也说服不了他?父母总是不理解我的想法,我该怎么和他们沟通?

别着急,下面祭出我刚学的武功秘籍。

一、介绍图尔敏模型

在日常生活中,说服的场合无处不在,如何说服别人成了我们的难题。说服常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心说服,第二类是外围说服。中心说服是单纯的语言逻辑形成的严密论证,而外围说服则是通过非逻辑形式的感情、外在、语气、权威等要素来实现。在中心说服理论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框架——图尔敏模型。灵活熟练地运用图尔敏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大多数沟通场景下的说服。

两个方面,六个要素

今天为大家介绍这个模型以及我对它的理解。在这个模型中,有6大要素,可以划分为前提侧和内容侧。前提侧依次有:数据Data、支撑Backing、理据Warrant。结论侧有反驳Brutal、限定Qualifier、断言Claim。

前提侧

数据:即事实依据,不容质疑的数据和事实。比如这个月我的业绩是100万,我的成绩是88分,今天的温度是25度。

支撑:是理据的支撑,可以是沟通范围内的全体规范(社会规范、集体共识等),一些强有力的支撑,如引用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或一些基础学科的公认结论,比如平面几何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等。

支撑并非绝对真理、永远正确,但如果对支撑进行质疑会有极高的成本和代价,比如,牛顿力学统治了物理学几百年,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在提出很多年后才被大家熟悉和认可;先辈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牺牲生命,才得以推翻维持几百年的地心说。可见,这些学科的关键结论推翻难度太大,大多数人会选择默认支撑。

理据:是主观上认为的合理性,在数据断言之间建立关联。比如,我考了100分,你应该奖励我。这就是一种主观认为的关系和合理性,结果可想而知,家长不见得买账……   

结论侧

反驳:是一种补充说明,在别人反驳你之前,先反驳一遍自己。比如,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毫无道理,你可以不采纳;除非你觉得身体健康不重要,那么你可以每天喝的醉醺醺;除非你觉得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也可以健康的成长,否则你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家庭上。是不是有种“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感觉?

限定:和反驳的性质类似,本质上属于软化说辞,比如:在我的意愿上,从我的角度看,在我看来,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等等。在日常表达中,限定常常被滥用,我们经常说“我觉得”、“我感觉”这些口头禅,于是,言语的可信度大大被削弱。

绝对的话容易被质疑和否定。我们知道,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表达绝对肯定、完全的描述通常是错误项。

限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强有力的前提侧论证下,限定是退一步、给对方选择余地的方式。然而,没有前面的有力论证支撑,限定词“我觉得”“可能”“一般来说”这些表述像轻飘飘的无根之木,毫无说服力。

断言:我们说的每句话都是或明确或隐含的断言。哪怕是“走,我们去吃饭”都称得上一句断言。这里面隐含着的潜台词是:这是吃饭的时间点了,我们应该吃饭,应该在这个时候吃饭(主观的理据是:不吃饭会饿的,经常晚吃饭对身体不好)。

上面这个例子之所以没有共鸣,是因为别人吃不吃饭不太能影响我们,我们没想说服他。当我们带有意愿和目的时,和别人沟通就会有明确的观点和想法(断言)。比如,我想涨工资,我想打游戏,我想买XXX。

二、具体怎么使用?

介绍这么一通,怎么使用呢?其实生活中我们不知道这个框架,依然不自觉的使用了某些部分。拿下面的例子开刀。

孩子这次期中考试成绩班级第一,回到家后,兴高采烈的跟你说:“爸,我这次考了一百分,你许诺的玩具车是不是该兑现了?”

数据(事实):我考了100分;

理据:(主观上认为)按照我们的约定/好成绩应该被奖励;

支撑:似乎缺乏支撑;

限定:没有;

反驳:没有;

断言:我要玩具车;

看起来没有什么说服力。

这时,孩子突然来了一股神力,学会了图尔敏模型。他重新组织了语言,说:“爸,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呢(数据),教育心理学表明合理和及时地奖励孩子有助于孩子保持好成绩,统计学表明受到奖励和重视的孩子表现要优于不被理睬的孩子,生物学也说训练-奖励能够养成行为模式,比如训狗(支撑),所以根据激励理论——好成绩应该被奖励(理据),除非我们家这个月已经揭不开锅了,或者你没有发工资(反驳),否则在我看来(限定),我有资格也有理由得到这样一份馈赠(断言)。”

好家伙,家长听后大呼“孩子成精了”。孩子也许因此被打了一顿……撒个娇不好么?

孩子在神力的帮助下或许不会达成他的愿望,但在图尔敏模型的加持下,孩子的说服档次明显提升了不少。

三、有哪些注意事项?

模型的适用范围

  • 图尔敏模型应用要看具体场景,对于对抗场景,针尖对麦芒,如果这是一场官司,不是你输就是我赢,那么毫无疑问要重视前提侧的组织,给予足够可信的支撑(法律条文),少用或不用反驳/限定,确保断言的可靠性。

  • 对于非对抗场景,多用一些反驳和限定,必要的时候增加一些真情流露,说明自己的情绪或糟糕处境,多晓之以情,少讲大道理,顺便讲个好故事,会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加入非暴力沟通的万能句式: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我会很开心/很欣慰。

  •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调用这个模型,我们只会越来越趁手,越用越灵活。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学习就像“死去活来”,死板的知识或框架只要用心掌握,那么终究会有活学活用的一天。

模型给我们的启示

  • 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事实做基础,做不出成绩那么难堵悠悠众口,歪曲和编造事实往往经不起推敲。

  • 知识就是力量。掌握更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强大的支撑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 有理更要有情。所谓反驳和限定,都是软化说辞,一个请求在充分考虑了对方的立场和看法后,往往更容易被接受。这体现的是对交往者的尊重,当对方识别到你的尊重和理解后,自然有意愿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帮你排忧解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沟通说服的武功秘籍,学会了它走遍天下不犯愁(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