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图片发自App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图片发自App

  交子: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图片发自App

      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铜器的使用,到了商代,我国社会已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手工业内部又分成许多门类,各门类又分成许多专业,各专业内部又有很细的分工。这种细致的分工,必然引起广泛的交换活动,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2)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二)古代货币的发展

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图片发自App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秦汉“半两钱”

钱币改革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图片发自App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2)纸币产生的过程

  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等等。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图片发自App

  (1) 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铜器的使用,到了商代,我国社会已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手工业内部又分成许多门类,各门类又分成许多专业,各专业内部又有很细的分工。这种细致的分工,必然引起广泛的交换活动,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2)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二)古代货币的发展

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图片发自App

组长:苏日娜

组员:刘靖  张嘉楠  孙丹丹  王宁  李智慧  杨佳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货币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