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安娜·卡列尼娜》3

今天所里业务似乎特别忙,但叼空还是看了六到十一共六章文字。为了好好的消化,克制自己不敢再往下进行。就这,眼睛都有点酸涩的受不了了。

但你别说,眼睛虽有不适,心情却是十分愉悦。这个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那些描写吉娣如何完美可爱的句子和段落,还有列文对吉娣火山爆发一般浓烈的爱以及他希望求婚成功,担心遭遇失败的内心独白和矛盾言行,让作者表达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假如想把托翁的这些独门绝技学到手,除了天赋异禀,恐怕还需要几十年的磨砺才能行吧。

经典有时候会让文学爱好者如醉如痴,但同时也让我这样的人望洋兴叹,甚至于望而生畏。原来人物的心理可以这样来表达和描述,可是咱啥时候才能学会?原来那么几个小段落竟可以涉及天文地理以至哲学社会科学,咱的脑洞即便大开,也收集不来,装不下呀!更莫说在小说中恰当地发散出来!

只能向大师致敬学习,而非甘拜下风了事。

你瞧,托翁通过列文求婚的念想,评论吉娣家人:“他们家的每个人,特别是姑娘,列文觉得仿佛都披着一重诗意盎然的神秘纱幕,他不仅看不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缺点,而且隔着这种纱幕,他还感觉到他们都赋有最崇高的感情和完善无瑕的品德。”

写列文眼中的吉娣:

她的服饰和姿势都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列文一下子就在人群中认出她来,就像从荨麻丛中找出玫瑰花一样。一切因她而生辉。她是照亮周围一切的微笑。

他走了过去,像对着太阳似的不敢朝她多望,但也像对着太阳一般,即使不去望她,还是看得见她。

他一想到她,她的整个形象就会生动地浮现在他的眼前,特别是在她那少女秀美的肩上灵活地转动着的淡黄色头发的玲珑脑袋,再加上她孩子气得开朗善良的面貌,使她显得格外妩媚动人。她脸上天真无邪的神情,配上她柔美苗条的身材,具有一种超凡的魅力,深深地留在他的心坎里。不过,使他感到惊奇的,往往是她那温柔、安详和真挚的眼神。而最使他难忘的是她的微笑,这笑容每次都巴列文带到一个神奇的仙境,使他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好像回到童年时代难得到的快乐日子里一般。

还有列文的内心世界:

列文认为这件事没有希望,理由是他在她亲戚的眼里根本配不上迷人的吉娣。而吉娣本人也不会爱他。在她亲戚的眼里,他这人已经三十二岁了,却还没有固定的事业和社会地位;他的同辈,有的已是上校和侍从武官,有的当上教授,有做了银行行长和铁路经理,有的就像奥勃朗斯基那样当上政府机关的长官。可他呢(他很知道他在人家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个地主,只会养养牛,打打大鹬,盖盖仓库,也就是说,是个毫无出息的傻小子。他所干的,照社交界看来,正是蠢才干的事。

至于神秘而迷人的吉娣本人呢,她是不可能爱上像他这样相貌不好看而又才具平庸的人的。还有,他认为他一向对待吉娣的态度——他是她哥哥的朋友,因此待她就像大人对待孩子一样——也是他们恋爱上的一个障碍。他认为像他这样相貌不好看而心地善良的人,只能得到人家的友谊,而要获得像他对吉娣那样的爱情,就必须是个相貌英俊、才华出众的人才行。

据说,女人往往会爱上丑陋而平庸的人。但他不信,因为平心而论,他自己觉得,他也只能爱美丽、神秘而不同凡响的女人。

她肯不肯做他的妻子,这个问题不解决,他简直一天也活不下去。而他的绝望完全是由于他自己的推测,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将遭到拒绝。他终于下定决心到莫斯科来求婚。

在这几章里,作者笔下的人物在不断增加,所涉及的家庭关系和社会人文内容不断扩展。有详述的情节,有简略的概括。既有生活情趣如溜冰吃饭、访亲闲谈的描述,又有重大哲学问题的讨论和争辩。托翁通过多个方向,利用多种手法一下子把上流社会,城市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还不算宏大的叙事,已经让人目不暇接。这本书此前虽断断续续地看过,但除了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遭遇有点印象之外,其他人物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因此,关于列文的两个哥哥,关于从哈尔科夫赶来与柯兹尼雪夫讨论重要哲学问题的那个教授,还有奥勃朗斯基提到的那个情敌伏伦斯基究竟在本书中起什么作用,怎样继续发展下去尚且不知。

奥勃朗斯基和列文都在关心自己认为重要的女人。这两个女人虽是亲姐妹,但在两个男人心目中的地位却完全不同。不光是名义上的关系不同,而且实质上的地位和意义也不同。

他们两人也忽然发觉,虽然是朋友,在一起吃饭,其实各人在想各人的心事,彼此互不关心,或者说并不知心。托翁似乎在不经意间,不断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剥光了亮给读者看。

这本书此前虽断断续续地看过,但除了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遭遇有点印象之外,其他人物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因此,关于列文的两个哥哥,关于从哈尔科夫赶来与柯兹尼雪夫讨论重要哲学问题的那个教授,还有奥勃朗斯基提到的那个情敌伏伦斯基究竟在本书中起什么作用,怎样继续发展下去尚且不知。

奥勃朗斯基和列文都在关心自己认为重要的女人。这两个女人虽是亲姐妹,但在两个男人心目中的地位却完全不同。不光是名义上的关系不同,而且实质上的地位和意义也不同。

他们两人也忽然发觉,虽然是朋友,在一起吃饭,其实各人在想各人的心事,彼此互不关心,或者说并不知心。托翁似乎在不经意间,不断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剥光了亮给读者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安娜·卡列尼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