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珩:回忆母亲粟秀华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是母亲七十七岁生日,也是她老人家去世的日子,前辈们称生日和祭日同一天的逝世,为“仙逝“,百年难遇。

母亲仙逝那天,南门口社坛街24号新宿舍大院的人们十分悲痛。

数百人来母亲灵堂悼念,肃立在这位善良慈祥和蔼的老人遗像前跪拜。

母亲出殡那天,整条街道人群排成长长的队伍,络绎不绝,花圈簇拥,鞭炮声不绝于耳。

往事如烟,母亲乐于助人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在眼前浮动……

新兴路社坛街24号新宿舍,是个住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居民大院,五十年代在这里居住的主要是一些机关单位的职工。

母亲在这里居住了三十年,为周围群众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打扫公共卫生,绿化周围环境,协助居委会做没有报酬的义务工作。

帮助孤独老人打扫卫生、料理家务。有谁家小孩生病了她主动上门照顾,并帮助治疗。

有一家小孩得了皮肤病疑难症,久治不愈,母亲想法竟然把孩子治好了。

有一次姓许的家里宝贝儿子五岁时,不慎将小颗粒卡在了喉咙里,上下不得,叫来了宿舍大院里的医生,但也无可奈何,眼着着孩子卡得翻白眼,送医院又来不及,他妈妈奶奶急得哭,这时有人叫:“喊黄娭毑!”

母亲听到,放下锅铲赶到,急忙用手伸到孩子嘴里摸索着,硬是把颗粒挖出来了,这个让孩子喘过气来,救了小儿一命,许家感激不尽,硬要送钱送礼,母亲拒绝,只说一句“你们今后一定细心照着孩子!”

母亲跟上辈学得一些简易治疗方法,懂得些许养生术。

平时飲食上注意调理,我们小时候几乎都没进过医院,有时一点感冒,肚痛,母亲都能用她的小单方治疗好。

比如,“神曲、麦芽、山楂碳”,“梨子蒸冰糖”,“桂元红枣蒸猪心”等。

母亲用这些小单方和简易疗法,给周围邻居提供帮助。

大院里人人都很信任母亲,小孩有病找黄娭毑,大人外出有事,把小孩放在我们家。有时,邻居出门时,连他们自己的几把钥匙放在我们家里。

宿舍大院的住户和周边街上的群众都一致选举母亲为街道组长,凡事听母亲安排。

记得,母亲有时带我去各家各户代收水电费之类钱款的,一下子就收齐了,这是大家对母亲的一种信任。如果换了别的人,就不会是这样。

母亲在南门口杜坛街及新兴路的街坊群众中都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孩子们爱戴她,大人们敬重她,多年以后,我们回到社坛街,遇见邻居们,大家最了解母亲的为人处世,总是动情地不停地唸叨着:“黄娭毑真是个善良和蔼助人为乐的好人!难得的大好人啊!“

母亲出身贫寒之家,客籍广东。五岁丧父后,随母在外帮工,维持生活。

我们的外婆原是诗书人家的独生女,颇有学识,曾一度被大户人家聘做家教,母亲也因此学点文化。

母亲从小性格开朗大方,且坚强勇敢,和当时一般的女孩子不同,会游泳,敢骑马等。

五岁时便坚决抗拒裹足;在那封建时代,十几岁时便敢冲破重重障碍,争取婚姻自由与父亲自由恋爱结成伉俪,相依相伴二十二年,情爱甚笃。

父亲去世时,母亲才三十七岁,她一直遵从父亲的遗言,独自一个人担起养育儿女的重担;六个子女成家后,又不辞劳苦抚养孙儿女,真是历经千辛万苦,呕心沥血,在所不惜,儿女深感她老人家一片慈母情怀,恩重如山。

母亲一生勤劳,专为他人着想,完全做到专门利人,毫不利己。

解放初期,在街道上担任军属小组长时,每次政府发放的慰问品,她都送给最困难的居民。

后来,担任居民组长,无偿地服务几十年之久,为了搞好所在的环境卫生,每天凌晨四时就起床,不畏脏、苦、累,坚持清扫公共厕所,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皆如此,从不计报酬。

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尽力相助。总是以此乐而不倦。

我们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我们永远怀念她老人家,永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灿珩:回忆母亲粟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