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让思考成为习惯

20181106

让思考成为习惯

今天闲来无事翻看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文章《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努力都是扯淡》。乍一看,还以为是标题党,以另类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以此来增加阅读量,但文章的可读性到底如何呢?好多都是看了题目特别想打开看看,当看了以后会感觉很失望,还不如不看。所以,最近 像这类文章我都是看看题目即可,一般是不打开看的。

可这篇文章发现焦老师、永芳老师、宝铃老师等等,好几个很正能量的老师都转发了。他们朋友圈的文章都很有启发性的,莫非这一篇也是?

于是我打开了这篇文章,看过后果然有所收获。

首先是文章里给深度思考下的定义:什么是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深度思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在第一次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触其本质,但却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问与深度思考后。

其次在说明“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常会痴迷于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时举的例子,也让我对这些有深度思考习惯的名人们叹服。如:

“什么是爱?”

佛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中给“爱”这个概念下了定义:“真正的爱是要唤起对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要丰富别人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爱的定义则是”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什么是幸福?”

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幸福”这个概念的定义也进行了多年的求索和深度思考。

在他的幸福1.0版本中,他认为幸福就是生活满意度,包含有三个不同元素: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十年之后,他又提出了幸福2.0。此时,他将幸福定义为生命的丰盈和蓬勃,包含了五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人际关系和成就。

由此看来,深度思考往往不是一次性的思考,更多时候它都是持续的思考状态。

最后文章里还告诉了我们“如何进行深度思考?”方法有三:

1、向自己发问

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而且常常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而是持续的问下去。 比如:当你要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你可以先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然后再一层一层的问下去。

2、情绪的无纷扰

我们只能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问题的本质。

3、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

读完此文,我明白了“深度思考”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养成,但一旦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辛苦,反能成为乐趣。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虽然读书少,阅历浅,限制我的思考深度,但是在我自我成长的几年里,我也发现,我逐渐在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且思考也给我解决了生活工作中的很多困惑和难题。

比如,开学了,班上没有教鞭怎么办?我先是决定自己找,终于在娘家找到了一个轻的高粱杆,但是,高粱杆做成的教鞭太不结实了,三天不到就折了。接下来我又思考想办法,让孩子们从家里带,可是说了好几遍,两天也没有一个孩子从家里带。这怎么办呢?我接着想办法:我给出了标准教鞭的尺寸:40-50厘米,再设置奖励制度:谁能给班里拿一根教鞭,就直接奖励他一颗星。结果这一招还真灵!上午放学一说,下午就有人把教鞭带来了,而且带的教鞭无论长度还是材质,都是非常好的。

瞧,就是因为有思考的习惯,遇到难题才不至于退缩。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希望大家也能让思考成为习惯,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06让思考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