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之用户引导

产品设计

任何从事互联网的开发同学通常也会有机会承担一些产品设计的工作,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有专职的产品经理。通常情况下我们发现公司内部产品的设计和用户直接感知到的APP的产品的设计相差甚远,无论是版面设计、视觉体验还是产品功能体验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公司内部产品当然不需要像APP类的产品这么大的资源投入,但是一些好的原则和优秀的经验还是可以借鉴和参考。下面笔者就这段时间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下。

AARRR用户生命周期模型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用户生命周期模型这个术语,常见的用户生命周期模型有AAARRR模型、RFM模型等,很多产品和运营同学都会依照这些基础模型的开展工作。比如渠道的投放、落地页的优化、快捷注册、会员机制等等都是在用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运营活动。产品本身的设计除了满足用户核心功能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商业价值的创造。


AAARR模型

AAARRR模型包括用户的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入(Revenue)、传播(Refer)共五个方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用户获取和激活环节的过程中内部产品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目标用户

记得梁宁老师对目标用户可以分为头羊群羊,头羊通常就是我们说的首批用户,这些用户对功能有明确的需求,对产品本身的缺陷的容忍度也更大。群羊是在产品功能打磨的更细腻、功能更贴合用户的场景下引入的用户,狼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变现的方式,比如常见的广告收入。

内部产品设计的时候通常首先考虑的是功能性的设计,比如有哪些核心功能,应该要有怎么样的交互设计等等。其实很少会去调研这个产品第一期的用户是谁?做完后谁会来用我的产品?在哪些场景下会用?

当然很多同学会首先去收集用户的需求有哪些,但是很快会遇到一个问题,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我应该先去做哪个好?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先做一个mvp版本出来,利用最小的代价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当然mvp版本也不是说一定要开发一个真实的版本,有时候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现有的工具的稍微的包装,主要目标是验证信念假设(这个需求是否有用户人群),相关的概念建议大家去阅读《精益创业》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很好的mvp版本的例子。

对于内部平台版本来说,最好先选择一个目标业务线,从垂直的角度来贴身服务,满足特定用户的场景需求(贵宾式的产品设计体验),这时候可以先不用考虑平台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用户的激活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听同事反馈说公司的某个平台很好用,又是就去开通相关平台的权限,进入后发现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这个平台能干什么?是否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相信这样的场景大家也经常遇到。有些好一点的平台会提供一个用户使用指南,通常这个指南要么就是过时的,要么就晦涩难懂。先给大家举一个我最近遇到的例子。

新用户首页

这个平台的首页就是一个欢迎页面,看到这个页面后我不知道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设计如果直接用到app类型的产品化,新用户的转化率会非常低,这就是一个夹点。那应该怎么做呢?还是可以参考app类型的设计,做一个新手引导类型的功能。

我们再来看一下商业可视化软件帆软的设计方式。


帆软

这个页面中提供了一些示例数据,能够让用户基于这些数据快速的体验到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和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其实阿里云的有些产品做的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阿里云的很多产品都提供了很细致的文档说明,但是个人感觉这种实际的例子更能让我快速了解这个产品的核心能力。

结论

说了这么多,一方面是希望我们的内部产品设计人员也能拥有一些产品、运营的相关思维,能够将一些好的经验运用到自己负责的产品中,能够更体系化的去构建自己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从满足功能的角度去进行功能的设计,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功能设计难度相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更低一些,后续有机会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开发之用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