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别让忙碌疏离了亲情,愿你心中也有“佩奇”

图片发自App


1

留守儿童这个词,一直只停留书面或者新闻上,直到今年成为了老师,我却无意中我们班就有很多留守儿童,它竟离我这样的近。

昨天在头条推荐上看到关于《啥是佩奇》的文章,我没有点开看,原以为是讲贫穷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条件限制而不知道佩奇是什么。

而今天头条上那都是关于《啥是佩奇》的文章和视频,我出于好奇就点开看了下。原来它不是关于留守儿童的,而是关于空巢老人的。

主要讲述一位农村爷爷在过年前给远方的儿子打电话,问是否回家过年,儿子说回家,之后他问孙子想要什么,结果孙子说了一个爷爷根本没听过的东西。于是,他就在村子里四处打听,最后根据别人的描述,用鼓风机做了一个佩奇。

《啥是佩奇》火了,有人说这只是为正月初一的电影打的广告,没什么意义,但我却看到了满屏幕的“爱”和“亲情”。

只因远在外地孙子的一句话,住在乡下的爷爷奔走相问“啥是佩奇”,几经周折,最后用鼓风机做成了佩奇,这是爷爷对孙子的爱;

爷爷希望在外工作一年的儿子回家团圆,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无法割舍的亲情;

儿子决定不回老家却又不放心,便接父亲到自己家团圆,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爱,也是忘不掉的亲情;

父亲把家里存的农村特产带给儿子,让他们吃,这也是满满的爱啊。

佩奇是玩具,做工有点糙,却难掩亲情细腻;佩奇也是代沟,有困惑与不解,却又装满长辈的学习和努力;佩奇还是守候,也是见面礼,更是一年的思念。无论我们在哪里,“佩奇”都在等我们。

图片发自App

2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家过年,而就在去年我差一点就不能回家过年了。

去年年底我到北京实习,结果放假很晚小年夜才放假,可是北京一个外来人口那么多的城市,回家的车票真的很难买,从刚开始售票,就一直抢不上,最后是有人退了张站票,我给买了。

那是凌晨两点多的车,上了车又是站票,真的是体会了一下站着打瞌睡的难受。不过,你要是问我这些值得吗?我一定回答值得。

在上大学期间,由于从学校到家的路程比较繁琐,而我又想多在家待半天,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偷偷一个人坐凌晨2点多的火车,不为别的,仅仅想早几个小时到家,多陪父母待会。

每次回家母亲都给我做我喜欢吃的饭,还买许多好吃的,聊聊家里的情况;一向喜欢串门唠嗑,在家呆不住的父亲也一反常态,在家呆着不出门;走的时候还要给我钱,我不要都不行;到村口的路程很短,但是他们很多时候都会送我到那,并目送我离开后才转身回家。

上次回家晚,父母就打电话跟我说,过年的一切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差你回来了。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父母真的是最爱我们的人,为了我们他们做了很多很多他们本不会做或愿意做的事情,他们的整颗心都在为我们操劳。

不管我们是在外求学,亦或是在外打拼工作,一定记得要常回家看看,因为有人在家等我们。

图片发自App

3

一则广告,却让人泪目,与其说胜在构思精巧,不如说划拨了观众心弦。

有人说,“佩奇是容易被忽略的亲情”。我很同意这句话。“佩奇”其实就是物化的爱,简单质朴却也很浓厚,陪伴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人生重要时刻。

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走不出长辈的牵挂;即便抖落了岁月风尘,却也抖不掉醇烈的乡愁。也许每个人都有“佩奇”,它的正面是亲情,背面是城乡疏离。任凭时光浇漓,有了爱与责任,生命便葳蕤生动。

平日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停地充实着自己,在迎来送往中,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其实,铺满人生旅程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错过了就找不回的亲情。

春节在即,按下暂停键,回家陪陪家人。不要害怕父母的逼婚,亲戚的各种询问,老同学的比较,我们只需记得回家的目的是为了陪父母,让他们开心,别的不用放在心上。而且他们想说就说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别让忙碌空白了家人的等待,他们的幸福时光,只因有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回家看看,别让忙碌疏离了亲情,愿你心中也有“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