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群怎么破“三个月沉寂”魔咒?2020年社群运营6大痛点

社群经济是当下很火热的概念,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尝试。很多从业者在尝试做社群之后就会发现逃不掉“三个月沉寂”的魔咒。为什么很多社群在做了三个月之后就慢慢无人问津了呢?有的甚至用不了三个月,一个月就变成死群了?


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群

社群这个东西其实很早就有了,例如社区,同乡会,俱乐部,圈子等等,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新奇的概念。现在只是人们把载体搬到了线上,用微信作为连接工具罢了,移动互联网让做社群越来越方便。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求是仅次于生理和安全之后最重要的一项。人渴望和别人连接是一个刚需。

那社交和社群又有什么区别呢?社交满足的是大众求同存异的需求,例如你会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发表你的独立见解或者感受,表达是你独特视角。

而社群是找寻同类人群的需求,也就是归属感。

社交往往是自己可以主导,而社群是他人主导的。

社交是自由自在的,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社群是有规则和制度的。传播速度上社群也是相对较慢的,而社交的传播是迅速的。所以我们不能把社交和社群混为一谈。

当我们大概了解社群是什么之后,再从人的层面去剖析社群内的用户都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首先思考,对比于公司内部的群,外部的社群管理起来是不是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公司内部的人群是拥有利益绑定关系,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共同的目标,甚至出现公司都是同样时间。所以大家会注意自己在群内的一言一行,放飞自我容易给自己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而外部社群更多的讲究情感的认同,三观的一致,长期的成长,互动的碎片化。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社群用户的情感,三观,成长,互动的话,我们的社群就很容易慢慢沉寂是必然的。

我们现在常常说的社群的载体就是微信群,但是微信群不等于社群。其实最早建立微信社群的一批人,出发点是为了让微信公众号文章能够被再次传播和阅读。因为本身微信公众号是第一次传播,朋友圈分享是第二次传播,建立微信社群是第三次传播。慢慢这种建立社群的方式就不仅限于传播公众号。聪明的商家开始利用这种形式开始卖货。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运营人员发现许多问题。

比如不停的发同样的内容和产品,活动让粉丝用户感到反感。但是不发这些的话,那我维护这些群的意义又是什么?不停的灵魂拷问着运营人员。

一个只会做机械式工作,每天起来就知道不停发、发、发广告消息的社群,死掉是一定的。那怎么样的社群,才能够持续保持活力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特质的社群比较能够做到长久:

第一:你的社群需要有比较强烈的情感依赖基础,例如人群是病友,失业者,宝妈群体等等,这部分人群迫切的需要一些和自己感同身受的群体交流。

第二:就是在社群能够获得极度的快乐。例如早期小米手机的发烧友,罗辑思维的读者群。

第三:拥有利益的绑定关系。这个利益不一定金钱方面的,例如考研大军或者创业者们,在社群他们可以分享观点,交换信息,共享资源。

相反的一个公司内部的足球队,可以让社群长久的存在下去,如果是公司内部的学习群,很快大家就销声匿迹,因为会感觉这个学习是被迫的,非发自内心的喜欢。

社群死亡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往往一开始我们没有做好,后面就变得焦头烂额。主要有以下6点特别需要注意:

第一:社群没有做好自己的定位。做这个社群的目标是什么不清楚,是为了聚集同好?还是宣传卖货?到底要抓哪些人群?是高级白领还是在校学生?还是家庭主妇?定位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最后质量参差不齐。

第二:社群没有规矩和制度。一个社群如果没有群规,不约束大家的行为,只要有一个人开始搞破坏了,如果不及时的制止,就会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社群很快就失去价值了。

第三:社群没有门槛。任何阿猫阿狗都放进你的社群,会让真正优质的用户离开,所以一定要设立准入的门槛。比如一个研究和喜好红酒的社群,就不要让从不喝酒的人进入,会让他们觉得一群人在装。

第四:社群缺少价值观的输出。没有好的内容或者产品作为引导大家思考或者行动,就不能维持高质量的社群。一个没有态度,没有意见领袖的社群是很难长久持续的。

第五:社群没有互动。这个互动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很多社群可能刚建立的时候互动比较强烈,慢慢到后面就没有人说话,社群运营者也没有主动引导大家做话题互动的话,或者建立线上线下的活动,用户就变成了看客。

第六:社群没有持续性运营。社群的运营是需要持续的,创新的,放任自流最终死去。因为用户是很容易腻,不管你是发红包,做活动,需要不停的给用户创造惊喜,所以需要运营方法的不断创新,拉起需求。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保持社群活跃度的方法就是

1.定期的进行人员的淘汰

2.不断的创新整体的运营玩法

3.建立线上线下的连接

4.推出社群的福利产品

营销的对象是人,营销关系就是与人产生联系,营销本质是面对人,提供一切可以构建与人产生联系的方式,这也是社群的本质。

讨论了很多社群沉寂的原因,那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思考。我们的社群是一定要保持高活跃度吗?保持高活跃度的最后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品牌宣传还是价值变现?我们必须清醒的知道,保持社群高活跃度是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营成本的。所以做社群一定要有一个付费的服务门槛或者付费的产品,这样才能支撑你去做高成本的运营。其次我们应该更关注整个社群的满意度,甚至有时候需要主动缩减规模,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所以做产品型的社群连接是比较有效,在保证达成目标的结果上看,保持活跃度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状态,而非最终的目的。


最后想残酷的告诉大家,无论你做到多么极致,社群一定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只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就果断的解除它。社群一定是推陈出新的,实时变化的,如果你的社群已经死了的情况,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重新建立一个社群。

希望大家早日摆脱:“发早报晚报,扔商品链接,解答群内问题,发起打卡活动,拉人头做裂变”的社群运营状态。

每一天,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都应该思考,我们怎么从连接人和人之间的价值?从而做出有价值的社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社群怎么破“三个月沉寂”魔咒?2020年社群运营6大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