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227――闲思杂虑

          阳明心学227――闲思杂虑

        (2020年11月9日星期一14:41)

      读《传习录》二十一,又一次让我感悟了什么是无善无恶心之体。

      文中,陆澄问:“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这也是我的问题,好色、好名、好利等心是最大的私欲之心,一旦有了这样的心,人就被私欲所左右。

      一般也都认为,闲思杂虑有点也就有了,或不表现出来或在脑中想想也就罢了,没有产生社会危害性,也没表现在行动上,不应该称为私欲吧?

      但阳明先生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只要是私欲,表现出来也不表现出来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在心里存在私念导致的。如果没有私念,又怎能会在心中产生私欲呢?大私小私一样都是私。小私没表现出来也是私,只是没有合适的环境,一旦环境适宜,小私也就表现出来了,可能比认为的大私更私呢。也就是说,不以恶小而为之。

      阳明先生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他说一般人是没有盗窃抢劫之心的,因为盗窃抢劫是大奸大恶,人人共恶,是人就不想犯的。在心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所以在日常行为中也不会做出来。如果心里的私欲都象盗窃抢劫一样,心里一点想法也没有,光光的,就真正的恢复到心之本体了。

      阳明先生认为,光认为没有好色、好名、好利之心,有点闲思杂念不是私欲的想法都说明是私心在作怪,是心存其私,不是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所以是不对的。读原文,在心里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自问,我能做到光光心之体吗?说真心话,我还真做不到。

      我也侥幸地认为,心里有点小私无所谓,自己不表现出来,别人又看不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天知地知自知心知,又怎能说没有知呢?只要有了私欲之心,再小的私欲之心一旦生起,心就不纯了,就不是良知之心了。

      我有个感觉,就是在有人的地方,在有人监督的人和事上,我还能做到存天理、致良知。在一个人时思想上就有放纵自己的想法,私欲就出来了。就是做不到慎独。别人慎独二字,字不多,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一个人,如果人前人后一个样,就真的是修到家了。如果有监督与无监督一个样,就真的是圣贤之人了。我是凡人,在所有事情上做到致良知真的有难度。在总体上,自己能做到问心无愧,能时时致良知。但在一些小环节上,比如上班时关上门想上会网、聊会天等,见到美色想多看一眼、见到诱惑心有时也动等,虽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欺骗不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动的。

      这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了,志不笃。只要志向笃定,我想会把这些小私慢慢地铲除的。心不动与抑制心动是两道劲。圣贤之人能做到心不动,而我只能做到不让心动。学习阳明心学就是在修心,让自己的心见色名利而不动。心不动是目标,修心以让其不动,就是慢慢地让其自己不动。

      “志之所至,气亦至焉”。这里,就需要坚定的意志力,有了坚定的意志力,自己的正气就出来了,正气一出也就能清除闲思杂欲,让自己的心慢慢地澄清而不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明心学227――闲思杂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