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5024123

      幼儿拖延行为观察与分析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皮皮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立刻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皮皮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皮皮,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皮皮看了我一眼,最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皮皮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他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他的激动。但是,他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幼儿拖延因为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时间的感知经验不足  

        由于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幼儿缺乏时间的感知经验,没有时间观念,尚未形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思维。他们还不能支配、安排自己的生活。  

        2.心理时间的“不满足”   

        当我们从事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当我们从事不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因此,当幼儿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动画片的时候,哪怕和父母约定好15分钟后就关掉电视,但是当时间到了的时候,幼儿会感觉才看一会。所以,面对父母要关掉电视的行为,部分幼儿就会“不认账”。同样,在被催促结束一项他们兴致正高的事情的时候,幼儿就会表现出拖延、反抗等行为。   

        3.主动性没有机会发挥    

        多数家长面对拖延的幼儿,常采用呵斥和命令的方式。幼儿屈服于家长的威严,不得不去做某些事,但是由于内心的不情愿,动作极其缓慢,表现出来的就是拖延。成人忽略了幼儿的意愿,也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父母叫孩子起床、叫孩子吃饭等等,都没有事先与孩子有效沟通。孩子反复被要求做不想做的事,或不明白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久而久之,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就表现出拖延的现象。  

        (二)教育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  

        一方面,在家庭的保护屏障下,幼儿失去了许多亲自尝试、锻炼的机会,没有足够多的成功体验,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等的建立缺乏足够多的条件,做事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开始有自己内心的需要,但家长没有注意到幼儿的需要,依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安排幼儿做这做那,幼儿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反而还被安排做没有心理准备或不喜欢的事,幼儿就会表现出拖延、反应慢甚至抗拒等行为。  

        2.教师的引导  

        在家中备受关注的幼儿入园后,适应幼儿园的一日作息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许多幼儿在学习新的秩序、行为前,动作会比较缓慢,他们需要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学习,行为才能秩序化。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

反思和措施:

  一、“用心鼓励”策略

  运用群众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皮皮抓紧自己的动作,为群众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他,让皮皮逐步构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他家人交流,期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忙皮皮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他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潜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必须会有变化,会成长得十分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4250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