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听书笔记:找到自己的沉浸时刻

一、举例:在周末的那个下午,她把全家人的鞋子铺了一地,然后拎出她的专业擦鞋手提箱,一双一双把鞋子给除尘、上油、打蜡、抛光。

她不仅仅是要把鞋面擦成镜面,还要针对不同颜色的皮鞋,进行细微处的补色。

满地的皮鞋从鞋柜拿出来,都是灰扑扑的,但是擦过之后,全部变得锃亮。先不说这个方法能不能让人进入沉浸,至少它带来的幸福感还是很强的。

这种可以帮助人进入沉浸状态的体力活,其实都有几个特点:首先是节奏单一,其次是机械性、重复性强。

其实进入沉浸时刻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个有进步空间的事情。这个进步的空间,最好就是15.87%。也就是说,做一件事,85%你已经会了,但是还有15.87%的学习和提升空间。这样的事,你就会越做越爽。

比如,你可以用毛笔或者钢笔,描红一段固定的文字。描了几遍后,把描过的字全部排开,肉眼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非硅谷创业模式有什么优势?

非硅谷创业模式的四条策略:

策略一:针对现有的服务做优化;举个例子:找路。我们都知道,如今GPS定位和手机地图很方便,在大城市里你基本不会出现走丢的情况,可是在欠发达地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比如说是在贫民窟、棚户区或老城区,那里通常街巷狭窄,没有街道名称,也没有门牌号。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算你开着手机地图,想要找到目的地也难如登天。但肯尼亚有一家叫OkHi的创新企业就专注于解决找路的难题。OkHi的方法很有意思,它会给用户发送一个详细的“找路指南”,包括一个GPS定位、一系列实景照片,还有一段文字描述。你先到GPS定位的位置,再通过文字描述,结合实景照片,最终找到正确的地方。这就是第一个策略:找准人的基本需求,然后针对现有的服务做优化。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这种优化是非常有市场的。

策略二:资本节制,给成长更多时间;对于创新企业来说,也会出现由于喂了太多资本而承受不了超高成长的压力,最终崩溃的情况。硅谷创新企业也有大量的IPO失败案例,根源都在于鹅肝效应。但是在非创业热点地区,投资人很少,创新企业拉不到那么多钱,于是采用了资本节制的方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创新公司Qualtrics,位于犹他州的普若佛市。普若佛是个小城市,压根不受资本关注。Qualtrics在2002年创立,最初是在创始人家的地下室里经营,为学校和企业客户提供线上调研。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这家企业没有任何外来投资,但他们却并不着急,沉下心来不断改良和迭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当地经营得十分成功。直到最近几年,因为发展特别好,Qualtrics终于开始向外融资,在2019年被SAP以80亿美元收购了。

Qualtrics的创始人莱恩·史密斯坦言,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就是拥有等待和坚持的底气,多花些时间让商业模式成熟。

策略三:从第一单就建立商业复原力;非硅谷创新企业的打法是:从第一单就获利。这些获利哪怕再微小,也能帮助企业建立起商业复原力,抵御风险。美国中西部有一家叫Grubhub的创新企业,主要经营食品配送业务,创业初期,他们每一单都会向餐厅收取佣金,向顾客收取送货费用。这个模式运行良好,Grubhub在2014年上市,目前市值超过60亿美元。例子:赞比亚有一家创业公司叫Zoona,专门给当地没有银行账户的消费者提供替代性的金融服务。赞比亚当地贫困人口超过六成,按理来说,很多人都应该是价格敏感类人群。但Zoona就是不打“免费”或“便宜”的牌,而是努力宣传自己产品“快捷、安全”的价值观。

策略四:分散办公,培养专属人才库。举例:建立分散式办公体系,鼓励远距离协作。非洲的太阳能创新企业Zola,最开始就面临基础设施和人才不足的情况,于是创始人就把公司拆分开来,产品选择在坦桑尼亚开发,更接近用户;研发搬到旧金山,靠近加州的人才库;制造在亚洲完成,而运营则放在了阿姆斯特丹。Zola就是靠这种分散式的体系把公司运营起来的。

另外一招,是和当地学校合作,培养专属人才库。位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电子商务创新企业Shopify,就和当地的卡尔顿大学合作推出了一个叫“开发学位”(dev degree)的项目。这种开发指的是软件开发。学生如果在四年内能读完计算机学位,并且在Shopify实习达到4500小时,公司就会为学生支付四年的学费,还会直接向他们发出全职工作的offer。

Shopify的人力总监就说,他们希望员工知道,“如果你投资我们,我们就能投资你”。

拉扎罗在形容这套创业模式的时候用了两个形容词,一个是“均衡”,一个是“有可持续性”。他认为,这两点正是“非硅谷创业模式”的优势所在。

个人感悟:学习一点经济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17听书笔记:找到自己的沉浸时刻)